标签:
文学/原创原创枯枝逢春止水复流闹心咋办 |
这是我MBA学业生涯的一次精彩过关
法国思想家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意味思想的坚韧护卫着我们本真的脆弱得以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人的独立思想领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使两种跨领域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得以交换与填补,这样便使宇宙自然间单独而脆弱的自我得以互强互韧,个个屹立于这世间。
沟通让我们学会感动,感动让我们有心力面对其实不可知的人生!
沟通让我们变得聪明,聪明的共鸣让我们有经验迎接可能的困难!
沟通让我们更加丰富,丰富的经历本就是人性得以丰盈的最佳途径!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沟通是称职的起码要求,我一直在学习着如何进行更好沟通。
初进报社,尽管努力尽管刻苦,三个月的试用期里,前两个月我捧着一摞稿子,却没能完成任务。前思后想我悟出问题所在,于是开始学习着这个群体需要的沟通方式,一个月后,已不抱希望留下来的我任务量居然排在了第二名。此刻我明白了可能是大家有时也困惑的问题:记者是不是只用笔说话?不只是这样,主要在于“沟通”。“沟通”不到,笔法再硬也难驰骋;“沟通”到了,笔头儿弱一点,也能够学着成为“好记者”。当然了,真功夫仍是重要,笔杆过硬再加上良好沟通能力才能文武兼备,无往不胜!
还记得第一篇社会问题报道《合理维权缘何成了违法侵占》初成铅字,发成头题整版,心呀,突突地跳。那是在一次次与案件当事人与涉案律师与法律援助机构的详尽沟通基础上,加之与自己以往积累与自己智识思想与报纸言论导向等等,综合种种与外界与自我的沟通,帮我完成的一篇心血之作,带给我满腹快慰与如潮汹涌的成就感。
还记得第一篇情感倾诉故事见报,社里为我开了专栏“英涵热线”。胸口火辣辣地感动着。于是一次次与情感困扰当事人的谈话常常让我夜不能寐,急切地随着这种沟通后的心灵共振来敲下一行行心里盛不下的文字……当报纸印好,大家都抢先翻到情感版互读时,我那因投入沟通而疲惫的神经仍在亢奋着尚未平静。
还记得第一次承担起大型专刊活动的企业类报道。经验单薄,举步惟艰,难免热情遭冷遇。开动脑筋与前辈沟通,与经验者沟通,知已知彼后再与“目标”接触时,沟通已不成其为“问题”。冰山融化了,冷脸变笑容。短短四天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沟通”帮了我的忙。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当期完成四个大企业的专题报道任务,成为当届的创收亚军,“沟通”的功效此刻我寸心知。
我,你,他和她都在这个变幻动荡的世间生活着,承载着生命带给我们的种种不可承受之重之轻。“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说“我从来不烦”呢?情绪低落时,沟通又成为一剂解郁良药,心里的苦说与不说,有时只要面对着面,不用言语的眼神沟通就足以卸下心头刚才还沉甸甸的负累,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沟通的实质是以心交心。
我,你,他和她都在追寻着种种成功:事业、学业、生活、情感……奔赴成功的行走一如爬山,向上攀登时,我们都不能匆视了身边的风景。这风景是你,她,他和我:一地有一地的民风,一人有一人的品格,沟通便成为一地一地,一人一人相呼应相共融相提升的最好方式。
不经意间,你有没有想起某天某人的某件事和某句话,一丝浅笑就挂在了腮边?这是沟通的功劳
沟通常令我们的心头有这样的感觉:仿佛严寒骤暖、止水复流、枯枝逢春!渴望沟通的意趣提着我们的心,窥探着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感到自己:依然年轻着!
岁月的墙我们都无法跨越,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着所谓人生的真谛。宇宙间的生命一个个来来去去地轮回,真正能有价值留下的,是我们的经历。
沟通,对于你,他,她和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带着我们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自我,直至——超越并玄妙着我们有限而珍贵的生命!
结束这一次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沟通,不经意想起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
后一篇:谢谢老猫!谢谢《废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