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世界从此干净》 作者:马德

(2016-12-09 16:39:31)
标签:

浅薄

譬如

不屑

开阖自如

张弛有度

分类: 经典散文(名家名篇)

你的世界从此干净

马德

 

有的人,若离他近了,他便觉得你想利用他;离他远了,又觉得你瞧不起他;不远不近总归好吧,却觉得彼此隔着距离,不痛不痒。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无聊透顶。

这样的人,渴望能遇到知己,又深恐对方不可靠。急切地想一层层剥开别人,却又想方设法捂住自己。你为他解开多少,他才肯相信你多少。倘若你真的一片赤诚,为他打开了全部,最终还是不能赢得他。因为,他又觉得你太过浅近,一眼望到了底。

——他把你的赤诚,当成了浅薄。

这样的人,你最好还是离他远远的。或者,干脆让其滚出你的生活。不是你做得不够好,而是在原本不可交的人那里,你永远做不好。

还是一拍两散吧。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水只会越趟越浑,泥淖 nínào只会越陷越深,不如一转身,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你的世界,从此干净。

 

坏人能钻空子,不是因为我们分不出好坏,而是在好人与坏人之间,有时候,我们往往选择的,是最需要的那一个。

人终归是现实的。一个世俗的人,只取媚于欲望,而不臣服于崇高。也就是说,好人的好可以征服道德,征服伦理,征服审美,但不会征服私心。

忠臣和奸佞的人,他们的好与坏摆在那里。然而,历史上,多少佞臣活得如鱼得水,而多少直言进谏的人却掉了脑袋。昏君不买好人的账,他们只喜欢取悦于自己的人。

有的好,因为正和直,显得太锐利。有的坏,因为圆和滑,显得很温润。其实,紧跟在锐利背后的将是温润,而暗藏在温润背后的会是锐利。但,生活呈现出的事实是,表面的温润很快就打败了本质的温润。好斗不过坏,实在是因为坏装得比好还要好。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好,只为懂它的人盛装而来。可是,浮躁的尘世,迷乱的人心,多少好,被辜负,被遗弃。

所以,能有懂的人是那么重要。一个人,有多大的世界,其实就是身边有多少个真正懂你的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周遭那么喧闹,有的人却活得很孤单。

钟子期死之后,俞伯牙黯然摔琴。是啊,一个人无论有多少好,若遇不上对的人,不如深掩了这些美好,以最深的孤独,与这个世界静对。

 

不要指望别人改变自己的生活。譬如,天降一个能担当的领导,或增加收入,或改变心情。事实上,你发现,有担当的头太少了,因为,想升官的上司太多了。担当,就意味着风险。在这些人看来,他们顶上的乌纱帽永远比在乎一个普通的你重要得多。

这么说的意思是,好多人生,不是换一个领导就能改变的。一茬茬的人来了去了,你还是你,依然还在生活的泥坑里挣扎着。

指望别人永远是不靠谱的。一个缺少了崇高支撑和责任束缚的社会,更多的人只会在有用和无用之间选择。世俗的世界,人性容易是猥琐的,不会有多少伟大可言。

不可否认,这个尘世有好人。问题是,这个人未必会仙临于你的身边,为你献祥呈瑞。你需要这个人,其实是需要一种改变。你在现实面前无力,于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这样的时运垂顾上。

生活的前方永远有希望,只是所有的希望都需要自己去创造。有时候,需要你踏实一点;有时候,需要再勤奋一些;有时候,需要你智慧一点;有时候,需要咬紧牙关挺一挺。及至后来,当人生活到华丽,你自会发现,其实,哪怕是时运,也是一个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邀约而来的。

造化从来不弄人。一味地依赖他人,只好听从生活摆弄。

 

与这个世界庄重相待

马德

 

这个世界,没有谁缺了谁就活不了。那些说过活不了的人,最后,都活了下来。一切都将会过去,它的另一个意思是:一切都将被忘记。

哪怕,当时痛到死去活来的人。也不过是,上一刻为那个人死去,下一刻还得为自己活过来。

忘记过去,不是绝情。这个世界,没有谁注定必须是谁的谁。放对方去吧,从此,一刀两断。马踏岚烟绝尘去,就像,曾经烟柳画桥翩然来。因为,要想过下去,必须得让过去过去。

然后,未来才能到来。

也许,注定要有一个人从自己的生命中路过。再绚烂的烟火,也只能绽放于一瞬,一念绚烂,一念寂灭。让路过的人赶紧走,好腾出地方来,让该来的人,马不停蹄地来。

 

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爱开玩笑的人,也不要跟一个很认真求你的人嬉皮笑脸。

当一个人把尊严拿出来的时候,他所渴求的,是这个世界能以庄重相待。哪怕是,庄重的拒绝。

庄重地被拒绝,还可以心怀庄严敲开另一扇门。而玩笑地拒绝,或者唐突地敷衍,则会让这个人在下一扇门面前,涌起万千悲伤。

没有比一颗求人的心更脆弱的了。没有比一颗求人的心,更容易跌落在人世的寒凉里。别人或许觉得微不足道,于他,却已倾尽了全部。

求人,就是把灵魂撕扯出卑微来,给别人看。这时候,任何的轻慢和嬉笑,任何的忽略和漠视,都会被理解为一种姿态,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仪,或者,一种高高在上的遥远。

这是一段被敏感的心放大了的距离。一个求人的人,已然低到尘埃,只有尊重这份敏感,才会触摸到他们背后的尴尬、无奈和苍凉。

 

有些尖锐的事,拖一拖就不是事了。当你不刻薄的时候,也就渐渐看不到对方的刻薄。

针尖对麦芒,不必立刻去分出输赢。立刻之间,没有双赢,只有两败。但退一步,麦芒会转了方向,针尖会敛了锋芒,拖一拖,未必会另见江山,却能翻转心底的乾坤。

好多事,回过头看,其实没必要那么激动。或者,换一个角度看,也许跟自己没多少瓜葛。但当时把自己放在那里,便急一回,怒一回,吵一次,闹一次,之后,便又进不是,退不是。好多的被动,都缘于当时自己太想主动。顾及得太多了,陷进去的就容易多。

退一步,未必就懦弱和无能。有时候,退两步,退好多步,也未见的会损失多少。但一味针锋相对,则容易把自己搞到四面楚歌。而且,看起来,好像跟谁都合不来。

刚烈勇猛,宁折不弯,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但绝不能成为人生的全部。不吃眼前亏,就意味着把更大的亏放在了岁月的远处。和顺的生活,需要自己活到柔软。

有时候,适时示弱比一味逞强,更能让人生开阖自如,张弛有度。

 

人自身的灾难是,活得越来越不像人了。

譬如,以前说人话不办人事。现在除了不办人事,连人话都懒得说了。

彼此都不屑,是因为觉得彼此都不配。一个缺乏相互尊重的社会,人不是活在了物质里,就是活在了自我里。没有崇高的信仰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基本的道德约束也不够。

精神庸俗,自会道德沦丧。人在精神天地里,如果只剩下了欲望崇拜,这天地就会变小,变暗,变萧索,甚至,要黑到没有一点星光。

唯我独大的人,是看不到自我的猥琐的,当然了,也不在乎别人猥琐。最大沦陷就在这里,因为什么都不在乎了,所以才什么也不是了。

人性往崇高处进化需要成千上万年,而动物性的生发只需一瞬间。也就是说,要活成一个大写的人,看起来是要打败另一个自己,其实是与岁月的一场持久的抗衡。

人的灾难本质上是人性的灾难。好的人性不需要什么怡养,能懂得坚守,便是最体面的胜利。

 

狗的哲学

马德

 

    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猪和一条狗。每当给猪喂食的时候,母亲就让我看着狗。怕它偷吃。

狗低眉顺眼地卧在一旁,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但只要一个不注意,它就溜过去,迅捷地在猪食槽里舔上几口。等我回身过来,它又卧在一边,嘴唇上的食儿还没干呢,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有一次,它又偷食,被母亲拦腰踹了一脚。骂曰:你个狗东西,猪的食你也敢抢!是的,那个年代,猪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一年到头,把一头猪养大了养肥了,然后卖掉,便是家庭的全部收入。

狗似乎对此没有异议。骂也好,打也好,待在家里,从不耍狗性子,或者玩什么离家出走。每次猪吃饱之后,一扭头,懒洋洋地走掉。石槽的边缘上,还残留少许米粒和糠末儿,母亲一瓢水倒进去,便是狗的食物。狗埋头舔食,把一槽泔水舔得音乐感十足,混个水饱后,一扭头也走掉。

狗是没有怨言的,依旧看家守院。有一年,有贼人到邻居家偷牛。狗觉得不管不行,叫声尖锐,咬个不休。三邻五舍的人都被惊醒了,扛着铁锹,举着镰刀奔出来。贼人走了空,临逃的时候,打折了狗的一条腿。狗拖着一条伤腿无精打采地过了一段日子。父亲每天往街里去瞭一回,看有没有收狗的,有的话,好把它赶紧卖掉。

狗赶在屠户来之前,竟然不声不响地好了。看来,要保住自己的一条狗命,靠别人是行不通的。这个世界,主人们或主子们都是实用主义者,他满心想着自己的时候,是不会顾惜一条狗命的。

母亲每次从地里干活回来,狗总要欢天喜地地迎上去。猪呢,睡在那里,连眼皮都不抬。母亲把猪草丢给它,它先将鼻子凑过去,闻一闻,觉得不错,才懒洋洋站起来。

我有点看不惯猪的德性,有一次它刚要站起来,我一脚把它踹躺下了。它就真的躺下了,连猪草也懒得吃了。我骂它,你真是头猪啊!大人们的看法总是跟小孩子有区别的,母亲就觉得猪这个样子好得不得了。

大人们的眼光真是有问题。

有时候,狗去偷吃猪食,我就假装看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看到母亲出来,我才高声咳嗽一声。狗能听懂我的暗示,它赶紧撤身,卧在一边。有一回,母亲出来得突然,我来不及咳嗽,结果,我发现,狗居然也能全身而退。原来,狗根本无视我的咳嗽,它早已学会了辨别母亲的脚步。

狗活久了,都会有一点老谋深算。

有一年冬天,家里跑来了一条小狗。大狗在它身上嗅了嗅,没有咬它——算是收留了它。小家伙来了之后,不知道天高地厚,有时候母亲连踹几脚,即便痛得叫声尖利,但依然埋头跟猪抢食,而且不屈不挠。大狗卧在一边,眼皮微抬,有点不屑地看着它折腾。自从小狗来了之后,大狗有意让着它。它抢食的时候,大狗就卧在一边看。

狗大了,总会有一点风范的。

小狗最终被赶走了。原因是八个字:不顾廉耻,祸猪殃家。后来,整个院子又成了大狗的天下。它这儿转转,那儿转转,把个院门看得紧紧的。院子里边,有个高高的草垛,有时候,它跳到草垛上,凝神端视着整个村庄。

这条狗一直在我家活了好多年。从小黑活到了大黑,从大黑活到了老黑,没等到活到黑老,它就死了。是老死的。它在家乡山岭间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安静地死去了,没给家和村庄带来一丝惊扰。

父亲平时很少去评价什么。它死后,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嗯,这是条好狗。

 

印象

马德

一个人是靠留给他人的印象行走江湖的。《射雕》中,洪七公不必使出“降龙十八掌”,所有的侠客见了,都会一抱拳,叫一声洪老前辈。让一个人扬名立万的,不是武功,而是侠肝义胆。

生活中,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擦肩而过,也会给对方留下印象。譬如,你是一个和善的人,还是一个凶恶的人。如果相处的日子长了,大家也对你没什么印象,那一定是你混到了中庸的位置上,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马马虎虎,一辈子下去了。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他们去世了,送行的人会叹一口气说:唉,可惜了,这么个好人走了!这差不多是最高规格的印象了吧。人在俗世,能被如此盖棺定论,夫复何求?

混到声名狼藉就没意思了。到了这一步,也不是没人搭理你,只是人们会处处提防着你,小心着你。比如大家会说,嗯,这个人得注意点,最好还是离他远一点吧。——人的戒备心,总是从印象最差的人那里开始的。

在富有和贫穷之间,有良知的富人和有骨气的穷人,会让人印象深刻。在美和丑之间,心底有美的比模样好看的,更让人印象深刻。其实,除非对你有想法,否则,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你的长相。大家在意更多的是你活成了什么样,而不是长成了什么样。

你说过刻薄的话,尽管听的人嘴上什么也不说,但心里会想,这个人咋这么损呢。你做过刻毒的事,旁观的人一扭头走了,但心里会说,这个人咋这么阴呢。印象,就是别人表面上跟你嘻嘻哈哈着呢,但爱憎已在心里。

当着朋友的面跟别人耍心眼,你的狡猾同样会留在朋友心底。正直的朋友终有一天会离开你。从不在他人背后论是非,说短长,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最终也会走近你。道理很简单,谁都愿意跟让自己放心的人待在一起。

中国人彼此之间打交道,基本的信用平台就是印象。你若为人实诚,信用就是5A级,大家都喜欢跟你交往。当然了,你不能对谁都实诚,这样的话,除了有人黏糊你,还会有人欺负你。所以,要做一个好人,还要做一个有原则的好人,宽严适度,爱憎分明,这样,除了能赢得亲近,还会赢得敬畏。

一个爱吃亏的人,会给所有人留下好印象。爱占便宜的人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另一个爱占便宜的人也瞧他不上。是的,没有谁会待见自私的人。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宽恕自私,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曾自私过。因为惭愧,所以姑息。

印象一旦形成了,是很难被改变的。张嘴就是谎话的人,讲了真话也没人敢相信。坏事做尽的人,偶尔做件好事,也没人会认可。一个人,若留给人的印象是从人性丑恶处来的,就再难撼动了。人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算被人看透了。

有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生,若干年之后男生才知道,女孩之所以爱他,只是因为在某次野营的时候,他每次切完菜放置刀的时候,都要刀刃朝里,刀背朝着大家。生活中,好多刻骨铭心的印象,都来自于小细节。看好一个人与看穿一个人,始于细节,终于印象。一切都在细节里发酵, 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

好印象会改变人生。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经常去健身房,他发现一个教练做得十分卖力,打听到这个教练是来自附近体院的一名学生,家境贫寒。后来,这个学生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黄怒波就把他介绍到了自己的公司。进入公司后,很快凭实干就能独当一面了。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的大区经理。

正如黄怒波说,就凭这个孩子给我留下的好印象,他有今天,值得!

 

放下身段活自己

马德

 

张松是西蜀的大才子,怎么个有才呢?《三国演义》是这么说的:曹操的主簿杨修,把曹操新著的一部兵法书《孟德新书》拿出来显摆,张松翻完之后就扔了,只道此书不是曹操写的,乃战国无名氏所作,因为蜀中三尺小儿都可以背出来。杨修不信,结果张松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只字不差,杨修顿时傻了眼。

以上一幕,是张松出川奔许都给曹操送礼时发生的。当时汉中张鲁扬言要攻打益州,谁都知道西蜀是块好地方,再加上益州的领导刘璋暗弱,软柿子谁都想捏,于是,时任别驾从事的张松出了这么个主意,希望曹操出兵攻打张鲁,从而缓解西蜀的危机。不料,曹操不待见他,让这位张大才子十分不悦。

当然了,曹操也没拿他怎么样。只是觉得张松长得猥琐,说话有点冲,于是晾在一边,不愿搭理他了。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曹操和张松并不会交恶。不论你是蜀地多大的才子,在我曹操眼里,狗屁不是。是的,曹操见人才见得多了去了。

只是后来,曹操听从杨修的主意,特在西校场点兵,让张松看看,好让他带个信回去,恐吓一下西蜀。当时曹操玩得很嗨,金鼓震天,戈矛耀日,旌旗扬彩,人马腾空,阵势十分威武。哪料,张松不以为然,一脸的不屑。曹操很生气,心想你蜀地小儿,竟然看不起我,于是历数昔日战事辉煌,说自己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你张松难道不知道这些吗?

此时张松,其实有点气急败坏,也就不管不顾了,什么损说什么。于是,阴阳怪气地回击说:“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要知道,张松所点出的,都是曹操人生最狼狈的片段,这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更何况此时的曹操,连汉献帝都不放在眼里,怎能遭张松羞辱,于是,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想当初,另一个大才子祢衡曾经裸衣击鼓骂过曹操,不仅骂曹操,连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骂了个体无完肤。就这样,曹操都没有杀祢衡,而是借别人的手杀了他。原因何在呢?虽然祢衡骂得也够狠,但基本上属于信口开河,并不是人的什么短处。

好在杨修以及谋臣荀彧在旁苦苦劝谏。曹操才免张松一死,令乱棒打出。尽管张松来之前还偷偷画了张蜀地的地图,想一并献给曹操,现在看来也没有这个必要了,剩下的,只有灰头土脸地回益州交差了

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能力,被领导看上或者不被领导看上,都是很正常的事。倘若恃才傲物,甚或恃才放狂,才能就成了劫持自己的东西。当然了,你拿这些胁迫领导,跟领导对着干,这个世界没有几个当头的吃你这一套。如果狗急了跳墙,再做些滥事,说些短话,就更不着调了,不仅气质丢了,修养也丧失殆尽。

与其在不赏识的人那里气急败坏,不如飘然离去,等待那个懂你的人出现。有时候,硬撑着装大头蒜,只会让自己四处受伤,该放下身段的时候就要放下身段,这样,好让生命在欣遇的贵人那里,开成一朵水仙花。

就像,张松最后被刘备看上,大头蒜真的开了花。

 

活法好,才活得好

马德

一位画家说,他有午睡的习惯。然而有一天,心里“怦怦”地狂跳,睡不着了。

原因是他的两幅画突然卖了很高的价钱。他一想到卡上的那一长串数字,就激动不已,无法按捺住自己。后来,他愈发忙起来了。因为这点名声,开始频繁出入各种沙龙,各式饭局,非但午睡没了,晚上也开始长时间地失眠。脑海里,全是走马灯似的人,整宿整宿迷迷糊糊的,睡不好觉。

而此前,他除了作画,就是喝茶。偶尔朋友相聚,也很快鸟兽散。他活在自己淡泊的节奏里,从来没有为睡觉发过愁。他说,原先安安静静画画的日子,就是活在天堂里。自从名利来了,便一脚踏进了地狱。

北京有一个朋友,开一间大公司。他交友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但凡谁若是往声色犬马地带他,他就跟谁绝交。吃饭可,喝茶可,其他灯红酒绿的地方,他一律不去。他因此得罪了一些人,有朋友,也有客户。但更多的人聚拢到了他的周围。原因也只有一个,大家都觉得像朋友这么活着的人,太弥足珍贵了。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的确是这样的,在《比我老的老头》中,有一次黄永玉去拜访钱钟书一家,见钱家四壁空空,只挂着一副很普通的画,钱先生、杨绛先生以及他们的女儿一人一个角落,在屋子里安静地读书。

连黄永玉都说,他很少到钱先生家探访,不是不想去,只是想珍惜他们的时间。

汪曾祺先生写过两个京剧名优,一个叫萧长华,一个叫贯盛吉。萧长华一辈子挣的钱不少,但都给别人花了。他买了几处“义地”,是专为死后没有葬身之地的穷苦同行预备的。有唱戏的“苦哈哈”,家里老了人,办不了事,就到萧先生那里磕个头报丧。萧问来人:“你估摸着,大概其多少钱才能把事办了啊?”来人还没答复呢,他就去箱子里取钱。

而萧长华本人却活得足够节俭。自己从不坐车,到哪儿都是步行走。他的长寿之道则是:饮食清淡,经常步行,问心无愧。萧先生活到八十多岁了,身体还棒棒着呢。

另一位名优叫贯盛吉,也是个丑角,可惜,他死得早。据说,有一天他很不好,家里忙乎着,怕他今天过不去。结果他嗡声嗡气地说:“你们别忙。今儿我不走,外面下着雨呢,我没有伞。”你看,人都快不行了,还这么幽默。

这个世界上的好多事,我们都左右不了。譬如,纷乱的世事,险恶的人心,翻云覆雨的命运,扑朔迷离的生活,但有一样我们是可以掌控的,那就是自己的活法。其实,到头来会发现,人生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全然不在于你有多少钱,在什么位置上,而在于你怎么活着。

活法好,才会活得好啊。

 

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马德

 

跟谁走得太近了,都会是一场灾难。

灾难的意思是,你非但回不到从前,还会颠覆了从前。要想得到一个人,你就去走近他;要想失去一个人,你就去无限度地走近他。

近的好处是熟悉,近的坏处是太熟悉。这个世界,唯一能最熟悉的人,只有自己。否则,无论谁在对方面前城门四开,都是一种大忌。人类的所有美感,其实是一种陌生感和遥远感。一览无余了,只会徒生厌倦。人还有一种德性就是:你陌生一些,他还敬畏你,稍熟悉一点,他就拿捏你。

因为,你的七寸,已袒露在那里。

皇帝身边的宠臣,被砍了头的多了去了。领导身边的红人,瞬间臭了的多了去了。好得一塌糊涂的朋友,分崩离析的多了去了。深爱的恋人,各自天涯的多了去了。曾经有多喜欢,此后便有多腻歪。前一刻看到的全是好,后一刻看到的便全是坏。好好在距离上,坏坏在距离上。

还是远一点为好。人间最美的距离,或许就在将够着又够不着的地方吧。

 

费心思的意思大概就是:费尽心力去对付别人的心思。且江湖越险恶,活得越费心。

同事之间你得周旋,上司面前你得小心翼翼,不三不四的人那里,也不能不声不响,你得人一面鬼一面。总之,你须听得了流言,躲得了暗箭,穿得了小鞋,走得了夜路,防得了恶狗,躲得过豺狼。

一句话,你早已忍到牙咬得嘎嘣作响了,场面上的事,还要应付到谈笑风生,泰然自若。

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别人,把最坏的情绪给了家人和父母。一个人,欺负最多的,往往是身边的亲人。因为开罪于别人,可能会让自己失去很多,而得罪这些人,可以没有一点成本。

这个世界,精于世故的人,就是那些精于成本核算的人。问题是,人家的世故是在别人那里翻云覆雨,而自己的世故是在亲人面前恃强逞能。

人生有无数种失败,这是最悲情最苍凉的一种。

生活中太多的不容易和不如意,只有那些惯着你的亲人才懂。他们深知你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了太久,屈辱了太久,所以,宁愿委屈自我,去忍你、让你,纵了你的蛮不讲理和骄横跋扈。

只有最深广的爱,才能生成如此深沉的宽容。

 

我们必须对这个世界有双重看待:你不崇高不等于别人也崇高不上去,你不肮脏不等于别人也肮脏不了。好的永在好,坏的自在坏,推己及人与其说是忖度别人的方法,倒不如说是反观自我的方法。

在坏人那里能看到自我的良善,在好人那里可映照出自我的卑琐,你便没坏到哪儿去,也没好到哪儿去,进而,你知道,你不过是一个平常人。

这个世界,必须有好人,也必然有坏人,其他人夹杂其间,左是温暖,右是荒寒。一番温暖,一番荒寒,始知人世间,有人雪中送炭,就有人落井下石,有人唱赞歌,就有人找麻烦。

至此,看透了,也看轻了。看透了就是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看轻了就是明白多艰难的日子也终会过去。

 

人在没有波澜的生活里,是看不见命运的。只有在人生的最顶点与最低处,强烈的命运感才会袭来。

活到最好的时候,喜欢把一切推给命运,不过是想去神化自己有福气。活到最倒霉的时候,也愿意把所有归咎于命运,只是想暗示自己这一切必然要来。在厄运连连的日子里,拿命运来说事,可以让一颗苦难的心暂时安静下来。

当然了,命运也未必总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譬如,有些东西追逐一生也得不到,有的人一辈子都逃不开,也是一种命运。这时候的命运感,其实是一种无力感。因为,追到后来,你没了力气,躲到后来,你没了方向。于是,只好在心里苦苦地喊一声:苍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啦!

最悲怆的命运感是,人未必在绝路上,心已在绝境里。

其实,尘世的屋檐下,跟自己一样受难的人多了去了。当你的眼里看到别人的苦难和无助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一下子就会释然许多。

    由此说来,所有的命运之苦,不是有多痛,而是痛得太孤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