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行书《李白〈行路难·其一〉》

(2020-03-06 15:50:34)
标签:

书法

图片

历史

文化

收藏

分类: 书法

苏轼应该是崇拜诗仙李白的,从他特别用心书写的《李白仙诗卷》就能窥见一斑,以致施宜生评论说:“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二人性格都有豪放浪漫的一面,但李白的精神境界苏轼致死不能企及。

李白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言不合,就“且放白鹿青崖间”,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一去不复返。苏轼几度宦海沉浮,苟延残喘,也舍不得丢弃功名利禄。要说苏轼的旅行,也就是他升官贬官的迁徙路线图。



李白写《行路难》写了三首,抒发了李白仕途遭遇挫折后的感慨,反映了李白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其身的矛盾,更反映了李白的豪迈豁达。而苏轼书写《李白〈行路难〉》,是在公元1094年,彼时59岁的苏轼正在发配岭南的路上,心情可想而知是何等的五味杂陈!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想必苏轼是以此诗激发自己在官场上的斗志罢!苏轼就这样“旅行”着,贬到了英州,再贬惠州,再贬儋州……苏轼定不以此种人生为乐事,他比李白多了一份坚忍。人生之路,选择不同,李苏二人所见风景迥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