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006-11-27 09:47:25)
分类: 教案

数学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不超过三位数)

 

本单元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不超过三位数),这是学生在整数范围内最后一次学习除法,其中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法则、试商方法 和调商方法三部分。

一、在除数是整十数的范围里,循序渐进地建构计算法则

教材在部分内容里共编排两道例题,先教学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再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计算法则。

 1.第1页的例题60÷20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商几,可以怎样想;二是怎样用竖式计算,商写在什么位置上。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三点:第一,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凭借已有的数感和经验,说出商“3”不难,但得出商“3”的 过程可能比较模糊。因此,要让学生通过交流整理自己的思路,了解和借鉴别人的方法,体会得出商“3”的过程, 不必生硬地教给学生某种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从表内除法推出几十或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商,最适宜没有余数的口算题。像87÷30、160÷50这样的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从2×30=60、3×30 =90得出87÷30商2,也是学生容易掌握并经常使用的方法。第二,竖式计算60÷20,重点讨论“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即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要打成3包”,“3”是一位数,只能写在个位上。同时明确商的个位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这样能方便竖式计算。第三,从本学期起,解决实际问题后要写答句。例题让学生在横线上填数,把答句补充完整。学生做作业时,应写出答句,让学生意识到这是解题的一部分。 2.“试一试”与例题有一定跨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和验算。验算可以把算式写在除法竖式旁边,也可以采用口算的形式。交流和评价时,两道题应各有侧重: 20)96侧重两位数除以整十数;30)150侧重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的,即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3.第3页例题420÷30的商是两位数,教学时应抓住下面三个问题:这样的除法分几步进行?先把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30,商写在哪里?然后把什么除以30,商写在哪里?具体地说,在竖式计算前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让学生体会这题的商是十几,要分两步计算。如果学生估计商是十几有困难,可以为他们设置台阶:如果分给10个班够吗? 分级20个班呢?引导学生得出商在10和20之间。教材呈现的竖式已经算了一步,通过“1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这一问题突出例题的教学重点。要允许学生各有想法,可以是“42个十除以30,得1个十”,也可以联系“分给十几个班”的估计作出解释,还可以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法则类比。让学生接着算下去,为学生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经验迁移过来提供了机会。4.“试一试”两道题的被除数相同,一道题的商是两位数,另一道题的商是一位数。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比较商的位数,并说出位数不同的原因,从而认识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两种情况,突出除时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想想做做”第1题里四道计算题分成两组,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左边两题可以先算再比,内化法则;右边两题可以先比再算,培养估计的意识和能力。

5.学生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时候,经常会发生错误。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说不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几,二是直接写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除数乘商的积)有困难。为此,练习一的第2 题和第5题分别加强了这两方面的训练。教学时,要增加类似的练习。并且这样的练习还要延续到试商和调商教学中。

二、举一反三教学试商,体会试商方法的合理性 第6—7页教学除数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教材编排一道例题,说明除数32接近30,可以把32看作 30试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接着在“试一试”里引导学生从例题里的“四舍”方法类推出“五人”的方法试商,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回顾上面两题的计算,初步获得试商的体验。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感受试商的合理性。第一,创设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矛盾的情境,在比较复杂的除法转化成比较简单的除法的过程中,有意义地接受试商方法。第 二,经过验算证实除法计算正确,说明试商方法是有效的。第三,例题的试商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以应用于所有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随着计算经验的增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试商方法的合理性,增加对这一方法的认同感。1.试商是有一定程序的:(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2) 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3)把口算试得的商与非整十数的除数相乘,看刚才试得的商是否合适。教学例题要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否则就不是试商,而是猜商。经过一定练习,学生的试商会一气呵成。学生掌握试商方法的关键是能否熟练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教材用“X X接近几十”这样的语言教学试商,没有讲“把除数个位上的数四舍五人”的方法。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在认识百以内数时十分熟悉“X X最接近 几十”的表达,已满足试商的需要。二是“四舍五人”的方法在本册第十单元中才正式出现,现在还不便于使用。所以,教学试商时要突出除数最接近几十,就把它看作几十试商。

3.第6页“在小组里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要先反思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它们的除数都是三十几的数,分别看作30和40试商。从32最接近的 整十数是30,39最接近的整十数是40,获得把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体验。练习二第5题再次让学生体验试商的方法。4.练习二第4题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接近几百几十,对笔算除法起两点作用:一是估算乘法与除法试商在方法上有联系,前者看作整十数乘一位数,后者看作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掌握这样的估算能促进试商能力的培养。二是通过估算能及时发现竖式中除数乘商的计算错误。教学时要把这题的估算与笔算除法有机联系起来,如 79)320,因为80×4=320,所以除法可以商4。

三、创设矛盾,让学生理解调商方法及其规律 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得的商,有时可能是适合的,有时可能偏大或偏小,试得的商偏大或偏小时就需要调整。教材第8—12页教学如何调商,编 排了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调商的两种情况。1.凸现初商不合适的情况,使学生感到需要调商,并主动调商。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学生已经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还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的积不能比被除数大。这些都是教学调商的重要基础。(1)教学例题要突出初商不合适的情况,使学生注意到:前一道例题中,除数乘商的积大于被除数,初商大了;后一道例题的余数等于除数,初商小了。这些体会能激活已有的计算经验,主动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把初商调小1 或调大1。因此,例题教学的着力点不在教会调商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感到调商的需要。 (2)两次“想想做做”的前两题都是有关调商的专项练习。仍然是呈现试商的结果,让学生发现初商不合适的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的商。教学时,要让学生先指出初商合适不合适,再说说如何去调商。 2.初商过大或初商过小是有规律的。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初商可能过大;把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初商可能过小。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逐渐理解这些规律,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学生经历两次不同的调商活动,对为什么要调商和怎样调商有了初步体验。组织学生及时回顾和反思这两题的计算,比较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初次比较,学生虽然能找到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但很可能抓不住要点,要引导学生把结果梳理成两点:两题都把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初商都不合适。一道题初商过大,要调小些;另一道 初商过小,要调大些。练习三第4题可以组织两次比较。 竖着比,同组的两题里,一题初商过大,另一题初商过小,它们的调商方法不同。横着比,上面一行的四道题都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都是初商过大;下面一行的四道题都把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试商,都是初商过小。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调商规律的认识。但也要使学生明白:并不是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时 都要把商调小,也并不是把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试商时都要把商调大;只有出现初商过大或过小时,才要去调整刚才试得的商。 3.不能由于调商而怀疑试商。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得到的初商有时需要适当调整。为了防止学生因调商而怀疑试商,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两道题。一是练习三第1 题。同组两题的除数相同,看作同一个整十数试商,一道题不要调商,另一道题要调商。这能让学生体会试商是计算 除法的重要一步,在试商基础上调商很方便。二是练习三第3题。对商的估计是有弹性的:经过试商,说出初商是几;联系调商的经验,说出调整以后的商,都是可以的。这种弹性,既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又使他们再次体会计算除法要试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反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