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 |
一退休乡镇干部写信向我求教四个问题,挺有代表性,我把这封信发在博客上了,希望和博友们一起回答。这四个问题是:一,农村妇女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二, 农村妇女怎样更好地维护权益?三, 妇女怎样理解贞操?新时期妇女还要不要贞操?四, 怎样看待孝顺?女孩子怎样做才算孝顺?我猜测写信的是位男性读者,而且是个爱思考有责任心的老同志。
先说第一个问题,农村妇女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我知道提出这个问题一定是因为这位老同志看到了身边一些姐妹现在依然靠着男人生活,依然是“夫贵妻荣”,依然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而且有的还变本加厉,彩礼越要越邪乎,甚至要求男方不在城里买套房就别想结婚。是啊,妇女解放已有百年历史,为什么女人还会这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想我们要从根儿上找找原因。在农村,男婚女嫁的婚姻模式基本没变,从夫居随父姓,责任田宅基地基本都在男人名下,如果你的婚姻从一而终,问题显现不出来,一旦离婚、丧偶,改嫁,问题就出来了,原来这一切都不属于你。尽管法律支持你,妇联支持你,但传统势力和村规民约不支持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让女人自立自强就成了口号。所以我认为要让女人不依靠男人,首先要改变男婚女嫁、男主女从的婚姻模式,可这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容易改吗?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男人和女人一起来推动。
第二个问题,农村妇女怎样更好地维护权益?我认为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紧密相连。因为妇女仍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我们国家才有个自上而下的妇联组织,所以联合国才一次又一次地召开世界妇女大会,所以才有了我们“农家女”机构的创立。农村妇女维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国家层面上,首先是立法,其次是执法,再其次是监督;在妇联和NGO组织层面,应该把维权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有专门部门负责,还要有具体措施,比如法律援助、陪审员、避难所、维权热线等等;在个人层面,首先要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其次要有勇气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许会碰得头破血流,但没有个人的牺牲就不会有群体崛起。
第三,关于贞操问题。为什么人大代表说的一句话“贞操是女人最珍贵的陪嫁品”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贞操这个概念是封建社会专门针对女人提出的道德标准,男人从来不受贞操约束。他们可以三宫六院,可以续弦纳妾,可以一夫多妻,唯独女人不行。为表彰贞节烈女,全国各地都立贞节牌坊。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批判过,认为贞操观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遗憾的是,这把软刀子至今还在杀人。有多少女孩被骚扰、被强奸,她们羞于启齿,因为她们害怕被二次伤害。我的观点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反对滥爱,乱爱,提倡对爱情的忠诚,对婚姻的责任,但这是对男女双方的要求。
第四孝顺问题。当今农村,社会养老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老人一旦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重病缠身的时候,完全要由儿女承担养老责任,养儿防老仍是中国农村的现实。由于男婚女嫁的婚姻模式,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分工,儿子尽孝又转移到媳妇身上。用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来要求媳妇们尽忠尽孝,现在看来越来越难了。一是因为兄弟姐妹减少,加重了个人的养老负担;二是年轻人进城谋生不易,不管是流动还是留守,让她们承担完全养老责任,即使是孝顺媳妇,也是有其心无其力。那么,出路在哪?我认为不能全推给儿女,也不能全推给国家。探索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需要人人参与,因为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