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走进新龙村

(2010-03-31 19:49:3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这篇文章是《分忧》杂志总编辑许平老师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我们四川灾区“灾后重建和农村妇女互助发展项目”的一个评价,主要结论四点:好的方法、成功的赋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杰出的团队。我相信凡是到过新龙村的人都会承认,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

 

                         春天,走进新龙村

    春光明媚的3月,为了考查和评估壹基金资助的由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主持的“灾后重建和农村妇女互助发展项目”,我走进了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新龙村。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金灿灿的菜花,白嫩嫩的梨花,还有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新房子。我看到新龙村的姐妹们都在忙着养兔、喂猪、绣花,说起现在的生活大家喜上眉梢,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新龙村的妇女和男人们一起,在地震的废墟上,在家破人亡的痛苦中勇敢地站起来了,坚持下来,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新生活,创造出了与过去不一样的业绩,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重建家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改变了新龙村的面貌。

    灾后重建与农村妇女互助发展项目从2009年2月开始执行,2010年3月已经结束。项目的主要活动是:培训、读书和文艺活动、生产互助和志愿服务。建立了妇女互助中心,对三百多名妇女进行了培训,使她们的社会性别意识、生产技能、身心健康水平和社区参与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了腰鼓队、文艺队,编排文艺节目16个,演出12场,使妇女们离开了麻将桌,增进她们之间的交流,缓解了她们因地震带来的心理压力。建立了生产互助妇女小组,运用技术扶持资金,养兔、养猪、绣花形成互助网络,正在向农业生产合作社模式过渡。建立自愿者服务队,通过培训使她们接受志愿服务理念,助人自助,开展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五百多个孤老残困家庭和极度贫困妇女受益,六千多名灾民间接受益。灾后重建与农村妇女互助发展项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它的成功在于:

1、好的方法

    新龙村的灾后重建与农村妇女互助发展项目,在运用参与式、社会性别与发展的方法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参与式发展的宗旨是通过参与式的方法赋权给当地人,使他们具有技能和自信,能够分析所处的现状,达成共识,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以改善他们自己的处境,最终目标是实现更公平和更持续的发展。

    社会性别与发展以妇女赋权为中心,强调增强妇女能力,使妇女获得开展活动、制订自己的项目计划以及推动变革的能力。

    本项目的前期调查发现,新龙村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男女平等已经实现了,这一方面反映了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和基本国策,大家耳熟能详,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在许多人心目中,男女平等或者停留在口号层面,或者认为这些问题不存在,甚至认为妇女地位已经超过男性了。对维护妇女权益,推动性别平等的呼吁不以为然,还常常简单地理解为妇女要求照顾和保护。至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问题,很大程度仍然没有被纳入视野。调查同时发现,新龙村的妇女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不但要外出打工,从事插秧等田间劳动,还要饲养家畜、料理家务,如养育儿女、照顾老人和病人、煮饭、打扫卫生等等。男人干完外面的活,工作就结束了,而女人总是家里家外不停地劳作,劳动时间更长。虽然,大家都认同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点,但是,多数人对女性的评价不高,妇女的家务劳动价值并没有得到承认,妇女的作用和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女性仍然被定位于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子女的角色,男性仍然被看成是主要的赚钱和当家作主的人,女性的从属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本项目在执行中,特别尊重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努力开发妇女的潜能,相信农家女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培训提升妇女的个人能力,扩大妇女经济参与的自主空间,并从中培育了互助合作精神,形成妇女支援网络。使她们在灾后重建中,展现出了以往从来没有表现出来的自信、智慧和力量,展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劳动热情和团队精神,为新龙村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她们的家人刮目相看,让当地的政府和领导刮目相看。

农家女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新龙村的实践告诉我们,也许她们识字不多,或者文化水平不高,但她们热爱生活,爱家乡,爱亲人,只要尊重她们,为她们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给她们机会,她们是一定能够成功的,是一定能够创造奇迹的。

2、  成功的赋权

    总的说来,参与式和社会性别与发展的核心概念都是赋权。而这正是灾后重建与农村妇女互助发展项目的重要特点。我认为这个项目较好的实现了农家女的自我赋权:

    首先,是农家女的参与和自主决策。在项目的调查准备阶段、计划实施阶段、总结评估阶段,新龙村的妇女充分参与,通过小组讨论会、个别访谈等方法,使她们能自主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所面临的灾后重建的现实情况,由她们自己讨论制定和修改项目,自主决策,实施和管理项目。

    其次,是农家女支配和管理资源。妇女互助中心和养兔、养猪、超市项目等技术扶持资金,都由女性管理,为妇女服务。对于灾区妇女来说,恢复生产,发展新的生产项目,有利于增加妇女及其家人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减少因地震而带来的新贫穷。同时也可以增加妇女获得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源的机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以往在资源获得和支配方面的性别不平等。在项目实施中,新龙村涌现出的以刘明慧为代表的妇女骨干,她们中有的过去当过老师,养过兔子,到南方城市打过工,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较敏锐的经营眼光;有的具有生猪养殖和治病防病的技术和经验,她们成为妇女互助中心和生产互助小组的负责人,极大地提高了农家女的积极性和组织管理能力。

    最后,通过培训增强了农家女的权利,提升农家女的能力。培训的过程就是赋权过程,大规模的多种多样的培训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妇女骨干培训全面提升了妇女社会性别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了妇女掌握新技术和灾后重建的能力;妇女健康和康复培训,有利于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参与式的培训,使新龙村的妇女具备了更好的分析自身状况的能力,使她们能更自信来声明自己的优先选择,提出建议,并制定出可持续的有效的发展计划,自主的推动变革。

    如今,新龙村的妇女们视野开阔了,声音洪亮了,腰板挺直了,对家乡和家庭都做出了更多更大的贡献,并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探索变革的多种可能性。她们自己总结为“十多四有”:参加集体活动多了,看书多了,与姐妹们交流多了,有机会参与村里的事务了;打麻将少了,演文艺节目多了,自信心多了,健康多了,有团队精神了;参加培训多了,生产的路子多了,有互助精神了;帮助别人多了,生活充实多了,有幸福感了。

    记得第一次培训,组织大家一起唱歌,起了几次都没唱起来,人群中冒出一个声音“房子都没得,唱什么歌嘛?”于是,主持人带领大家共同击掌,百余人同呼“房子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反复多遍,鼓舞大家的士气。如今真的是房子有了,面包也有了,变化可真大呀!

3、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能力建设是社会发展项目的可持续的关键。这个项目通过培训赋予了农家女的养兔、养猪、绣花、项目管理等可持续的生计能力。在项目中成长起来的妇女骨干,能让更多的农家女感受到妇女的潜能和力量,而她们的成长提高了以后参与社区事务的可能性。本项目较好地反映了妇女的需求,利用了社区的资源,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前景。以妇女互助中心为例,它通过开办小型超市,提供部分管理经费,获得经济收益,从而大大增强了社区组织的自我造血能力,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仅是农家女的生计能力具有可持续性,而且在社会性别平等方面也发生了不断建构的可持续功能。男女平等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交互影响的过程。本项目不仅会给农家女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为农家女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随着农家女在家庭中经济收入比重的增加,性别关系也许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过去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可能转变为夫妻之间的相互依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农家女有了更高的家庭决策参与度,夫妻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分工合作,表现出更多的平等和尊重。外出参加培训、演出,使农家女对自身有了更高的期待,期待有更高的能力,更宽的生活视野,这些期待反过来影响和变更着她们对自身性别平等的期待,不断重新建构新的社会性别平等。

4、 杰出的团队

    灾后重建与农村妇女互助发展项目的项目团队由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绵竹市九龙镇妇联、新龙村村委会和农家女共同组成。

    我认为项目成功的关键首先来自于新龙村的农家女自身在地震灾难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渴求和信心,来自于她们的积极参与和勤奋努力。

同时,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和引进资金,功不可没。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农村妇女,尤其是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提供信息、培训和服务,提高她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性别平等,实现农村妇女自我赋权和可持续发展。她们在开发农家女潜能、服务基层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运作模式和经验。打工妹之家、农家女学校、农家女书社、农村妇女的扫盲、自杀干预、赋权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都是关注弱势群体,维护农家女的权益,以行动研究为主,在社会性别与发展项目中独树一帜,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为农村妇女创造了自我赋权和发展的机会,最终可能会增强她们自信心,丰富了她们的人生经历,改变她们的生活和命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大庆同志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者。自2008年5.12以来,她长期工作在重灾区,和灾民一起重建家园。她兢兢业业,平易近人,密切联系妇女,出色地完成了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她还是一个多面手,编排节目、写快板书、教练腰鼓,手工缝制棉袄,样样精通,非常能干。2009年她有2/3以上的时间都生活在灾区,从帐篷到板房,再搬进新房,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克服了重重困难,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九龙镇妇联和新龙村村委会对项目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给予了极大地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项目成果。

    在这个项目团队中,有着明确的工作目标,团队成员各尽所能,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在一个开放的沟通顺畅的环境下,营造了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氛围,有效地发挥了项目团队的管理功能。

    灾后重建与农村妇女互助发展项目基本上都是女性参与,很少邀请男性参加。然而,事实上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农家女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比如外出参加培训,腰鼓队的排练和演出,养兔、养猪等等,都会涉及家庭分工,家庭成员的理解和帮助。而社会性别发展不应当只涉及女性,它强调男女两性的共同发展和平等和谐,尽管有时有必要采用针对某一性别的方法来减少现存的不平等。也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男性的参与,可以加快性别平等的推进,扩大项目的成果和影响力。如何进一步深入地关注发展中出现的性别公正和性别平等问题,制订一个包括男女两性共同发展的项目框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