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职能机构给予培训;享受医疗和养老基本保障;让世人明白家政工是一个工种,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应该享有平等权利。”12月16日,在“家政工体面劳动与促进就业”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四川、在京工作的家政工代表唐琴发出上述呼声,她简短有力的发言赢得了满场热烈掌声。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政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面,在改善民生、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家政服务从业人员1500万,其中90%以上是女性。
“她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劳动权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移民日到来之际,召开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的地位、现状及最关心、最迫切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对于推动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切实维护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进家政行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全国妇联发展部副部长崔卫燕说。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打工妹之家携手国际劳工组织和香港乐施会联合召开,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等单位代表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家政行业面临的问题、家政工权益状况、促进家政工就业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首席技术顾问史开灵女士指出,体面工作意味着使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得到遵守:所有人,不论男女,都能实现生产性就业、都能获得工作场所的保护、都有机会表达其观点意见。国际劳工组织促进体面工作最强有力的工具就是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她透露,2010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三方代表将进行投票表决,决定是否通过家政工人方面的公约或建议书,以加强对家政工人的保护。
“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一方面我们面临法律空缺,要探讨家政工体面劳动,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问题。”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谢丽华说,家政工要求的并不多,他们所要求的是正当权利。对于家政工,我们不能只是从就业角度加以考虑,而是要把他们当作一个应该拥有尊严、地位的人。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为家政工体面劳动和促进就业这一大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积极倡导和推动我国相关政策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积极倡导和推动在2010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通过国际劳工公约或建议书。”
研讨会上,不止一位人士指出,家政工的核心问题就是法律地位问题。
——家政服务社会化是必然的趋势,企业化管理、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主流,也是近几年或更长时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家政工的法律地位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迎刃而解。总之,积极推进立法是最核心的问题。
——体面劳动的核心是平等就业。多年来,家政工一直没有享受到平等就业,平等就业首先要有法律定位,如果限于行业的特殊性,家政工纳入劳动法范围暂时有困难,可以出台专门规定,保护家政工合法权益。所以,最大问题是立法问题,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应鼓励家政人员纳入员工制家政服务公司,以员工身份从事劳动,这样自然就纳入了劳动法保护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承诺的财税、价格、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应该向员工制家政服务公司倾斜,并使这些优惠最后转化为家政工所能得到的利益。
在保障家政工权益上,除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外,全国妇联和一些民间非政府组织也一直在发挥着作用。据悉,全国妇联与联合国妇女基金会共同在天津、合肥、长沙三地开展了青年农民工——家政服务项目,将对中国家政工现有的公共服务、保护机制和发展项目进行政策性回顾,并对家政工生存发展、维权保护、诉求意愿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成果将在明年初汇总。
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打工妹之家成立于,13年来一直关注着家政工的生存及权益状况,为家政工提供培训、法律援助、紧急救助等服务。目前,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与上海好事服务技能培训中心合作,分别在上海和北京筹办家政工合作社,以期将家政工培训与法律保障结合起来,促进家政工体面劳动。
中国妇女报记者 于怀清 邵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