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妇女赋权
(2009-10-26 21:59: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信 |
我的回答:
1、其实,从创办《农家女》杂志开始就有一个想法,千万不要把杂志办成说教式,谁也不愿意请一个家长回家,我们要把农家女读者当成朋友,并让她们和我们一起办杂志。那时候虽没听说过“赋权”这个词,但“赋权”的思想基础应该是从一开始办刊就有的。
2、世妇会之前,福特基金会白梅博士给我的启发最大。1993年第一次和她见面,她就和我说起《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那本影响美国妇女运动的书。她告诉我,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权利,不要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医生,交给丈夫,而我们自己却羞于谈论自己的身体,我们妇女有权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和功能。我想这就是一个西方妇女对我的“赋权”,我把这种理念通过杂志的专栏介绍给了读者。
3、世妇会前后,我出访了一些国家,尤其到西非塞内加尔的访问,看到那里的农村妇女靠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用民主的方式进行运作和管理,她们没有自上而下的妇联组织,但她们的妇女组织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点给我的启发很大,我想: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妇女们自己组织起来?于是1996年就创办了“打工妹之家”,1998年创办了农家女培训学校,2007年又开始创办“农家女书社”。我想,这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实践“赋权”的理念。
4、对我影响最大应该是2000年我们第一次进行组织机构的能力建设,我们邀请到香港乐施会聘请的专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使农家女全体工作人员对“赋权”有了新的认识和理性思考,,我们将“赋权农村妇女,提升她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写进了农家女的愿景和目标。
5、我对赋权的理解:农村妇女是一座没有开采的矿山,她们身上蕴藏着无限潜能,我们的工作就是发现她们,给她们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并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倡导,让全社会了解她们的能力和作出的贡献,给她们正确的评价。从而,让这个默默无闻、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而且经常被边缘化的群体成为公民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成为公民社会中最值得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