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部女性”谈农村妇女参政
(2009-09-28 12:23: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参政 |
一、您和您所在的组织为何介入农村妇女参选参政这个领域?
自1993年创办《农家女》杂志,就开始关注这个又是农家女又不是农家女的群体。当时还没有在全国普及村民自治,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已经成了大趋势,由于多数是男性流动,农村越来越呈现女性化和老龄化趋势。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但在海选的竞争中,由于家族和传统观念影响妇女明显处于不利地位,本来就不太高的妇女参政的比例又受到冲击,致使妇女进村委会比例在15%左右徘徊,女性当村委会主任比例不到2%。我认为如果说出生性别比是衡量妇女地位高底的最低标准的话,那么参政比例就是衡量妇女地位高低的最高标准。一个关注农村妇女发展的杂志和组织怎么能不关注农村妇女参选参政这个领域呢?因此,我们2000年就在山东济宁召开了第一次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研讨会。
二、采用了什么样的干预策?
我们自己没有推出任何政策,参加项目的五个县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不同的干预性政策。
三、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1、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研讨会,最后发展成两年一次的百位女村官论坛,目的是扩大农村妇女参政的社会影响,为参政女村官搭建交流互助的平台。
2、分层次分主题对基层妇联干部、当选女村官、农村妇女骨干进行培训。
3、在5个县开展培训者培训项目,为换届选举打基础。三个完成换届选举的县进两委的和当选正职的妇女比例都有所上升。
4、开设了女村官网站。
5、2007年创办了《女村官》杂志。
四、已经取得了哪些经验?
1、百位女村官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社会上已经有较大影响。
2、《女村官》杂志很受女村官欢迎。
3、培训者培训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推动妇女参政不仅要提高参政妇女的比例,更重要的是提升农村妇女关注公共事务的意识。
5、对男性主管领导的性别培训是推动妇女参政的关键一环。
1、优势:不管是培训还是开展活动,民间组织能够一杆子插到到底,减少了环节就减少了信息流失。
2、优势:民间组织更有创作性和活力,尤其在社会性别培训方面,由于多年的培训实践,有很好的师资力量,能够保证培训质量。
3、局限:民间组织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动员能力方面,在推动政策改变方面,在组织男性领导参加培训方面,都很困难。
4、可发展:在女村官能力建设培训方面应该做得更专业,应该探索更使用的案例教学;在与妇联和政府合作方面可以搭建更有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