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编16年,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农家女们的信,她们大多数和我素不相识,但都把我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信的内容真诚、坦率,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毫无做作之气。有诉说自己不幸的,有咨询生活难题的,有寻求给予帮助的,不过更多的还是畅谈读《农家女》的感想和体会。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已成为城市生活主流的今天,有多少城里人还能收到这么多带着乡土气息的来信?所以我非常珍惜每一封来信,并把这些来信已汇集成了两本书,一本《农家女情感实录》,一本《沉默者的呐喊》。下面贴的是一个上任不久的村妇代会主任的来信,她说了自己做计生工作的艰辛和烦恼,很希望大家读一读。为了不给人家惹麻烦,我还是把地址姓名删去了。
谢主编:您好!
150元我已寄给农家女杂志社,这些钱除了订2009年两套<<农家女>>之外,余款就订<<女村官>>杂志吧。受您的影响和<<农家女>>的感染,在2008年我满怀信心的挑起了村妇代会主任的重担。原本以为除每月两次的例会和并不复杂的月报表,加上一年两次的B超检查,算一算一年真的用不了多少时间。虽然工资待遇每天只有8元,但在繁忙的劳作中能出去放松放松自己,这种感觉挺不错的。从我家到镇计生办往返50多里的路程,骑着单车我悠然自得地行驶在去年刚刚修好的那条“瘦"”长的水泥路上,由此我还写了一首“回家路上”的诗。如此轻松的感觉很快就被现实状况改变了,所有的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4月3日镇计生办到我村实行上半年的B超孕环情检测,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检测率标准,我们实施奖励措施,凡参加检查的已婚育龄妇女都奖励一个围裙。尽管在检查的前十天我就开始做动员工作,并且当天我又骑着单车挨家挨户的通知。全村149个育龄妇女除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之外,应检125人,结果还有15人没能参加检查。我有些不能理解,人的思维意识为什么这样愚昧,不花钱的B超、乳腺、妇科检查,偏偏被有些人误解成变相的卖药挣钱。下半年的工作就更艰难了。我镇由于计生工作存在着若干问题成为市里的典型。县级、市级、省级开始频繁的抽查、访视、指导。为了迎合这种局势,镇计生办开始向村级施压,多年知情选择的避孕措施在9月全部执行长效避孕措施。对采取放环的育龄妇女每人奖励100的床上用品。我村有29个没放环人员,除特殊情况不适合放环的,至今还有10个人不愿配合。
流动人口的孕检证明成了我最头疼的大事,村子不大,流出的人员全镇最多。上半年应寄回20个,费尽口舌也就要回5个。下半年应寄回15个,至今还差7人。孕环情检测达不到标准扣工资,孕检证明缺少一个扣10元,村子出现一例超生扣书记200元,村主任和计生主任各100元,人家别的村的书记和村主任的手机费还有镇里的补贴,我们村却没有这种待遇。有时我为了要一个孕检证明不知要打多少电话,最后还落了个心情沮丧。
还有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丈夫的责骂,说实在的也真难为他了,我除了每个星期回家伺候我母亲一天半的时间之外,还要不定时的参加镇里的每次例会,应付上级的随时抽查等。有时一个礼拜也只能帮他干两叁天的活,他既要侍弄好10多亩菜园,还要喂猪。累极了他就骂我,蔬菜卖便宜了他责怪我,工资开的少他挖苦我,对我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说白了就是让我放手不干了。
其实最让我感到困惑的还是无论我尽了多大的努力,还是不能被领导认可。你就是累死,但是村里的成效不达标,仍然还是你的工作没尽责。全镇66个村庄,违反计划生育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有的村庄一年就超生4--5个。可我村多年来只超生2例,却成了全镇的倒数第一。我真想不通。难道是我太实事求是了?我觉得很委屈!
谢主编,我真的有些坚持不住了。明年有时间的话我想到咱们的农家女学校去"充充电"。最后寄去两首小诗,您看能不能发表在杂志上?我不需要稿费,只求它能给我增添自信和力量! (已发表,并寄去稿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