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杀,你我都能有作为
自杀,是让所有人都不愿提起的字眼,就连我们这些做了多年生命危机干预项目的人,每当遇到这这两个字的时候,都感觉到不舒服。然而自杀现象又时常甚至每天都在发生着。据官方承认的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有28万之多(10年前)其中女性比男性高出25%,而且自杀女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据了解,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自杀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而我们国家为什么恰恰相反呢?它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和原因?怎样才能降低妇女的自杀死亡率?如何才能让农村姐妹活出自信活出自我活出尊严来?怎样让她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和心态?自《农家女》杂志创刊,当读者把我们当亲人向我们诉说心中的痛苦、烦恼、郁闷,甚至表达“活着不如死了”的心境时,我们便开始思索起这个沉重而又敏感的社会问题。
在连续做了几年个案调查的基础上,2002年,我们终于迈出了大胆一步:在福特基金的资助下,农家女机构开始了“农村妇女生命危机干预社区行动”项目。然而怎样才能让基层合作者接受这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怎样才能让农村姐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中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支撑我们的动力的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比挽救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事情了”。
我们深入农村,走村串户。在田间,在炕头,由绕着圈子没话找话说,到一对一的促膝交谈;由害怕在别人伤口上撒盐,到对自杀未遂者和自杀家属的上门访问。当自闭已久的心灵向你敞开,当压抑已久的苦涩化成泪水,我们终于找到了力量和信心。2002年8月,河北省正定县的上曲阳村和西扣村在热热闹闹欢乐的锣鼓声中,“农村妇女健康支持小组”正式挂牌,由此,拉开了3个县6个村的项目试点工作的序幕。
导致农村妇女自杀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因家庭矛盾导致自杀占70%的比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农村,妇女们迫切需要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枯燥乏味,迫切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成立妇女健康支持小组就成了一期项目的重点工程。我们知道生命危机干预是个长期持续的工作,我们运用“农家女”多年坚持的
“给你一颗果子,只能享用一次;给你一粒种子,能够受用一生”工作理念,通过培训培训者调动和开发农村妇女最大的潜能。因为我们相信:没有人比她们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没有人比她们更懂得自己的心声。当自信和爱的种子撒进她们的心田,妇女健康支持小组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真是令人感动。
妇女们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项目中来,其中不乏男性,他们中有些自愿成为妻子的助手,有的成了文化活动的骨干。可更多的男性表现出来的是漠不关心,有的甚至反对自己的妻子“多管闲事”“瞎折腾”。另外,虽然妇女自杀率高于男性,但男性自杀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所以,当一期项目结束后,我们便设计了动员男性参与干预行动的二期项目。我们认为这样做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性别,而是把项目扩展到整个家庭,从而,将针对妇女的干预活动延伸到社区。二期项目继续得到福特基金会支持,从2006年6月开始已有两年时间。
事实证明,男性的参与不仅使项目有了新内容,而且由于参与的男性有的就是村两委干部,项目的开展有了更大的力度和组织保证。很多男性通过我们的多次培训,不但改善了家庭关系,也使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干群关系也得到改善。
如果说降低自杀率是评估这个项目的重要指标,那么我们可以欣慰地说,自从项目开展以来,在开展项目的四个县6个村子没有一个自杀死亡案例,而在此之前,6村自杀人数为72人(76人次),死亡者达42人。当然,我们不认为这是评估项目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因为当你走进试点村,你一定不难发现这些村的与众不同:社区环境得到改观,妇女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随处能感受到和谐向上的气氛。北京大学吴飞博士通过对项目村的评估,他的结论是:这一期项目并不是对第一期的简单复制,无论就其广度还是深度而言,都比第一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阶段的活动以全面培育和睦家庭为核心,通过广泛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带动农民发展各种致富事业,推动不同性别的小组成员珍视生命,塑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概括为“和睦家庭,喜乐人生”。
这本《生命危机干预项目图片集》,比较真实地纪录了我们项目操作的全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