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存在

(2008-03-02 19:34:22)
标签:

杂谈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存在

 

    “农家女”已走过15个年头,从创业时的3个专职人员,发展到今天近50人的团队。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大,我们的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各种资源和获得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2007年成立理事会之后,农家女从管理走向治理,由人治走向法治。可以无愧地说,在NGO领域,我们正在朝着健康、持续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我曾说过,我们不可能成为国内最大的NGO,但要力争做国内最好的NGO。在最近召开的第四次理事会上,从世界500强企业来的吴涣苓理事给我们鼓劲儿,她说,做慈善事业也不能有短期行为,和国际知名企业一样,应该有打造“百年老店”的壮志雄心。

    打造“百年老店”我不敢说,因为我还没有这样的远见和气魄。但对NGO的职业化和草根性我却一直没放弃思索。

    在妇联系统工作已经20多年,目睹了妇联组织和干部队伍的演变。可以说各级妇联,尤其是城市妇联组织,现在真的越来越职业化了,从着装打扮到行为举止。她们更注重程序,更讲究效率,也更看重职位的升迁,所以也就更像一个行政部门了,缺少了群众团体应有的活力和张力,更少了“娘家人”的亲切和热情。在给基层妇联干部培训的时候,我反复讲一个观点:我们妇联工作不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岗位,更不是一个饭碗,她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妇女解放事业。拿着政府俸禄的妇联干部,应该时时问问自己,我是做什么的,妇联是做什么的?我知道这种发问其实是苍白无力的。但面对居高不下的出生性别比,面对国际舆论关注的女性高于男性的自杀率,我又不得不发问。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农家女事业的发展。在打工妹之家创办初期和中期,很多不是打工妹的人也愿意来参加活动,尽管我们的办公场所很简陋,搞活动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却很聚人气。打工的兄弟姐妹一到这里,就有说不完的话,分享不完的故事。有位机关干部由衷地对我说,在这里能看到青春和生命的力量,能点燃你的激情和爱心,这是在机关办公大楼里缺失的。但这两年我不断地听到有人反映,打工妹之家已经不是过去的打工妹之家了,她们搬进了写字楼,条件改善了,但“家”的感觉却没了。工作人员个个忙着做项目,没有人有时间和你多说几句话,所以有些会员便流失了。我知道打工妹之家这几年正在转型,过去是以活动为主,现在是以项目为主,更强调社会的影响力和倡导力,这对我们那些打工妹出身的工作人员来讲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压力面前,她们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哪还有时间“谈天说地”?

    我认为一个机构要持续发展,就要克服它的随机性、随意性,走制度化管理之路,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公益组织,比制度更重要的应该是她的使命。我们随时随地都要问问自己,我们的组织为什么存在?我们所做的项目是为了什么?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制度化和职业化而丢掉NGO的生命之本——草根性。如果我们都像公务员那样8小时上班,节假日正常休息,为了不丢掉工作用更多时间去进修学习,这样的话,我们很可能就会失去我们为之服务的群体。

    NGO的职业化和草根性如何有机结合,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只是抛砖引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