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农家女书社与农家书屋

(2008-01-15 08:57:08)
标签:

杂谈

   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我们杂志从去年起已经连续多期刊登有关“农家女书社”的文章和信息。为了书社的创办,我们多次到农村搞调研,召开论证会,举办培训班,选择试点村,并一个村一个村去考察摸底,到年底6个试点村已有5个农家女书社正式挂牌,另有一个因为条件不够成熟而暂缓。

与此同时,有读者也一定会注意到,国家行政部门推出的“农家书屋”也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各地快速推进。新年伊始,新闻出版总署便召开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署长柳斌杰亲自到会讲话,称“农家书屋”是新闻出版部门的一号工程,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二是要充满感情;三是要讲究科学;四是多办实事;五是要加强督导;六是要持续发展。可谓即高屋建瓴又具体可行。

对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创建农家书屋的构想我是三年前知道的,因为新闻出版署把《农家女》杂志列进了他们推荐的第一批主要书目。署内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第一年要建10万个书屋,第二年就要达到20—30万个,最终的目标是村村都要有书屋。这就是说,如果每个书屋能订一份《农家女》,我们的发行量就能翻上几番,这可使杂志社的同事们大大兴奋了一阵。

我们等待了三年,企盼了三年,但政府的阳光雨露并没有洒向我们。就在这期间,内蒙古赤峰的老读者杨志民给我写了一封信,提出“创办农家女书社”的大胆构想,并鼓励我们农家女“要做就做连国家总理都感到头痛的事”。我们把这封信编发在07年2期杂志上。可以说,这封信给了我们勇气,也使我们丢掉了幻想,农家女书社开始起步。不等,不靠,不要(政府能给我们当然要),我们要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在深入农村调研中,我总不忘记到各地已建成的“农家书屋”看一看。如果不打招呼,直接去,看到的往往是一把锁;如果打了招呼有人陪同,看到的往往是“形象工程”,窗明屋亮,图书齐整,有的还配备了电脑房,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过一个人来看书。更让我吃惊的是,在一个小康示范村,当我提出要去看书屋时,他们再三推脱,最后只好如实告知,说我来的不是时候,他们的图书被另一个村借走了,因为要应付上边的达标检查。在另一个村,我还看到一个建在路边的书屋,一位农民悄悄告我,书记说了,等上面检查完房子就租出去。

我总说“我们农家女是用行动说话的组织”。真的,不用去指责任何人,中国的现实就是如此。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行动说话。如果我们看到了不足,看到了虚假,那我们就用行动去改变它。我希望我们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不是形象工程,不是花瓶摆设,它要实实在在起作用。我为我们的书社归纳了五个一:一个农村姐妹看书学习的阅览室;一个娱乐身心唱歌跳舞的活动阵地;一个开展各种讲座开发潜能的培训中心;一个能说心里话能缓解压力化解心结的温馨话吧;一个交流致富信息互帮互助的合作平台。当然,要做到这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不过,我们有足够的迎难而上的信心和能力:第一,我们有15年的创业历程和宝贵经验;第二,我们有一支能啃硬骨头又富有爱心的团队;第三,我们有播撒在全国各地认同农家女理念的优良“种子”;而最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农村姐妹的迫切需求,只有她们的积极参与,农家女书社才会走向成功。

 (08年2期主编心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