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元捐款——
一位老妇女工作者未了的心愿
今天收到一张4000元的捐款单,捐款人是广州市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妇女工作者钟尧熙老师,这是她5年来第三次给农家女捐款了,而我们至今还没见过一次面。晚上,我给她家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正好是她。我首先向她表示感谢,并希望知道这笔钱她想用在何处。当她得知我们农家女正在报名,准备参加香港苗圃行动将在春节期间举办的50公里“新春助学行”公益活动时,她表示很愿意将这笔钱捐给这次活动。
钟老师是从中国妇女报有关报道中知道我们农家女的,她说她订阅妇女报已经十多年了,因为做过妇女工作,所以,至今对妇女事业情有独钟。在电话中,她又一次提到出生性别的问题,这是她曾经写信提到过的。她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男婚女嫁”,为什么结婚非要女到男家?为什么非要养儿防老?为什么还在表彰好媳妇?这种风俗和传统不改变,就不可能把出生性别比降下来。第二,还要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老观念,她几乎是在大声疾呼:“你们中国妇女报一定要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显然,她对我们报纸的现状不太满意。我知道她曾在发给我的文章中反复说过一个观点,就是提倡孩子随母姓,否则,就无法改变人们传宗接代的思想和观念。我很赞同她的观点,但是,我更知道要推翻几千年形成的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是多么的艰难。就在前几天我上夜班时,在处理的稿件中,还有一篇上海记者来稿,说一项社会调查显示,40%以上的女性居然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一定道理。
通过和钟老师交谈,我知道钟老师年事已高,退休费很有限,她本人身体也不太好,但她仍然坚持一次次捐款。我理解,钟老师不仅仅是在做慈善事业,更重要的是,她用这种方式来寄托一个老妇女工作者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