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回来习惯集中浏览积攒下来的报纸。这是我在7月18日《报刊文摘》上读到的文章,标题是“一个农民矿工的遗书”。因为刚刚出了“纸盒包子事件”,读这条新闻让我震惊之余,心里便开始犯嘀咕,这是不是也是有人编造出来的遗书?因为一般报道这样的事件,是应该配发影印件的,也就是说应该把遗书拍照下来,不是全文也应该刊登出一部分,在数码时代,这样的处理已经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了,任何杂志社报社都能处理,可是直到我在网上搜索也见到一家看出影印件。这篇文章首登在《新一代》杂志上,像这样有分量的新闻为什么不在报纸上首发而是在杂志上刊登呢?这是第一问;第二问什么没有把李大光所在矿井的具体方位和地址写明确?第三是谁第一个发现了遗书,在哪里发现的,这些细节也是新闻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在文章中也一字没提。不是说这个新闻事件不真实,我相信一定有不少农民矿工在每天下矿井的时候,都会为自己祈祷,也会有人想到身后事的处理,甚至留下遗书。我只是被“纸盒包子”造假造怕了,所以提出疑问,我希望能看到那个死去的矿工留下的真迹,我觉得如果是真的,这封遗书应该收藏在博物馆,因为它真实地了记录了在GDP快速增长的时代,一代农民工所付出的代价,也印证这一届中央政府为什么要下大力量动员全党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