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的农民读者杨志民酷爱《农家女》杂志,他给谢主编写信,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发动群众,在全国创办农家女书社,办成连锁店,创出品牌来。他认为,一方面农民们没有读书学习通过书报获取信息的习惯,另一方面农民又因缺乏精神食粮饱受煎熬,新农村建设我们不能只重物不重人,希望“农家女”要做就做“连国家总理都感到头痛的事”。
杨志民的信在今年第2期,《农家女》杂志上发表了,谢主编还把它贴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很快,编辑部收到了不少读者反馈。
河北的石洪波来信了,她说她在自己的小卖部已经办了一个“换书图书室”,积累了一点经验,愿意贡献出来;山西的王树霞来信了,她说她已经得到一个民间组织赠送的上千本图书,并且免费向农民开放。但她提醒我们,办书社是好事,可对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农村妇女来说又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浙江的范蕴春来信了,她告诉我们她在自己的果园也办了一个农家女书屋,但是来看书的大多数是孩子,农家女来光顾的寥寥无几;自学成才的河北张家口残疾女青年高健芳,当她得知要办书社的消息后,就和当地妇联、残联联系,在县里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家的危房正在重建,他们已经把书社用房考虑到规划中……一封封读者来信,帮助我们完善着书社的行动计划,探讨着书社的发展前景,并为即将开始的试点工作献计献策。
2007年6月19日,“农家女书社”项目论证会在中国妇女报社召开,来自6个省区的10个基层代表和多位热心嘉宾参加了会议。大家毫不保留地对创办农家女书社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最终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与会者表示回去后马上行动起来,拿出详细的操作计划,争取成为第一批试点书社。
从为农村姐妹办一本贴近心窝子的杂志,到为农村姐妹办一个属于自己的书社,“农家女人”经历了14年不懈的努力。“这是一个新的梦想”,谢丽华主编动情地说:“把农家女书社办到村里去,就能把我们的杂志、我们的培训、我们的活动,连同农家女的理念和‘种子精神’一起带到基层,让我们的理想之树在那里扎根、成长”。
梦想和激情是要付诸行动的,农家女书社衷心希望朋友们的关注和加盟。
(陈梅芳
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发展部主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