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生子女林黛玉

(2007-11-24 21:15:45)
标签:

教育杂谈

古代有没有独生子女的概念?貌似没有。

古代有没有独生子女呢?却是有的,比如林黛玉。

为什么林如海要把唯一的亲人——独生女儿送走呢?不为别的,只因为他实在受不了了,他不得不承认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彻底的失败。

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林如海夫妇对黛玉的培养“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所以从小没有受到合理教育的林黛玉便养成了自己的孤僻性格。贾敏在世时,情形似乎还好,失去母亲后,黛玉的性格越发诡异。对女儿爱如珍宝,却把她送到千里之外,说明他确实被女儿折磨得痛苦非常。“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林如海这的这席话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说明话他对贾府的教育观念应该与贾雨村一样,认为:“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于是他决定把女儿送到这最擅长教育的贾府,希望那里的氛围能够冰释女儿的孤僻,哪怕忍受亲人分离之苦。

孤僻性格一旦形成,确实很难改变的,热闹非凡的贾府也没有融化黛玉这块坚冰。同时独生子女常常很自私,在贾府的日子里,从未有一句话提起过林黛玉想念自己远方父亲的。而林如海死后,黛玉除了变美丽,好像更没有想过父亲了。如果林如海能预料到这样的后果,是决计不会送黛玉到贾府接受再教育的,反倒不如听了和尚的话:“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当然,这些都是引子,我要说的是黛玉的爱情观。

 

一、不明就里

敏感的林妹妹拈酸吃醋,男朋友与他的女性朋友、女同事或女性合作伙伴走得稍微近了点,就感觉受到威胁,跟他寻死觅活、大吵大闹。同时,不愿谈仕途经济,更不愿让男朋友出去做些什么事业,觉得只有两个人厮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万一两个人真的饿死了,那可怎么办?

这些都是因为儿时没有受到父母合理的教育,所以不光早恋,而且不知道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可能维持的。宝钗与黛玉性格差异形成的最大原因也在这里。

 

二、对待情敌的态度

林妹妹对情敌的态度也很奇怪,好像是一种受虐心理在起作用。

例如妙玉是她唯一不吃醋的情敌。五十回罚宝玉去乞红梅,李纨提出让人跟着,反倒被黛玉阻止了。黛玉很明白妙玉是喜欢宝玉的,所以不让人跟才能拿得到,可是她怎么就不吃醋了?

因为四十一回妙玉曾经这样说过她:

“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而对待宝钗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也是因为宝钗审她:

“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

黛玉在家中父母“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到了贾府,“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因此对这样毫无顾忌教育她的人,反倒会产生一种崇敬之感。

 

三、情爱问题 做得说不的

绝对不能轻易用言语冒犯林妹妹,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妹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不堪局面。例如用《西厢记》里的句子调戏她。

其实林妹妹并没有太多的防备与原则,其实这些东西含含糊糊就过去了。比如:《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章节中宝玉就跟林妹妹歪在了一张床上。“若与你多情小姐同罗账”是做得,说不得的。

所以,宝玉在看到宝钗的酥臂起了淫心时,想的是:“‘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

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林妹妹的膀子是可以摸得,但是如果跟林妹妹说要摸她膀子,那估计又会被骂得很惨了。

而在宝黛读红楼的唯美场景中,也透露着这样的讯息。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在看书的时候,黛玉的格式塔心理恐怕也把自己想象成莺莺,把宝玉想象成君瑞。但是这个却也是说不得的。

所以我认为,只要宝玉担子够大,叛逆的林黛玉“近西厢理结丝桐”然后做成好事,并不是不可能的。其实却也是林妹妹所期望的。

林妹妹反复吟诵:“质本洁来还洁去”其实是在暗示一种期望,在死前从女儿变成为一个女人。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