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毕业论文了,因为最初我订的选题太大,又跟戏曲关联太少,最后改来改去,老是把我的题目锁定了梁祝,找两个剧本做对比。
然而当我看了《柳荫记》的几个本子,我开始无比厌恶这个故事,同时对梁山伯、祝英台讨厌得无以复加。
明明是在校生早恋,非要说是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
相识的时候,祝英台16,梁山伯17,在一起三年,日久生情,祝英台喜欢上了梁山伯。女学生开始早恋。
这梁山伯就更奇怪了,一起读书三年的哥们,两个人还结拜过,忽然间听说这哥们是女人,就立刻喜欢上她。听说她要嫁给别人,马上就伤心致死。
我真的不能理解,这有什么好歌颂的。
且说川剧这个版本,19 岁的小丫头真是心肠比毒蛇都要黑。明知道梁家只有一根独苗,梁妈妈做寡妇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以为后半生有了指望。没想到梁山伯病倒之后,要人去找祝英台讨个药方,也就是问问自己该怎么办。
谁料想祝英台开出一张古怪药方,什么龙王头上角,王母身上香,观音净瓶水……
问:找不到怎么办?
祝英台(唱) 我等他南山大路旁,身不能偕死同葬!!!!!
这明明就是逼着梁山伯去死吗?
唱完还假惺惺地说:劝你公爷好生保重身体,休要以二爷为念。
很快梁山伯就死了。
我不知道梁妈妈该怎么办……
我真的不知道……
再看祝英台这边,她要出嫁了,家里乱哄哄的,祝妈妈对祝爸爸说:从前女儿读书归来,说得明白,她已与山伯许亲……
祝爸爸怎么可能不生气,换做天下父母哪一个会不生气?送女儿去读书,女儿居然已经跟同学私定终身了!
之后,祝英台自杀。
她是怀着对父亲的恨,对山伯的爱自杀的。
这样的做法如果放在今天新闻里,一定会这样报道:
某某中学生早恋,因为父母反对,双双自杀。
这样的新闻出现在古代,需要太多的机缘巧合,所以它竟成了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被歌颂了千百年。
时代变了,我想这样的歌颂该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