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atrick
Patrick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38
  • 关注人气:3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和药品器械配备要求

(2008-06-24 22:18: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院管理与医院信息化
摘要做好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的前提是对院前急救的任务、特点、内容、治疗原则等方面有深刻理解。必须制订当地院前急救规范,规范要根据院前的特点来制 订,否则就不能实现,严格检查规范的执行情况并与个人的奖罚挂钩是质量控制的有力措施。制订当地院前急救病历标准,定期抽查病历、特别重视对有医疗纠纷或 有投诉病历的检查,病历检查也与奖罚挂钩会引起重视。院前急救配制的药械因受条件限制不能与医院一样,器械的体积、重量及能源均受限制,携带的药品种类不 能太多,只限于规范中选用的药械。药械管理首先还是制订当地院前急救药械配备标准。建立必不可少的检查制度,使急救器械一定要保持完好状态,尤其是像吸引 器、呼吸机等不经常使用的器械,检查结果也应与奖惩挂钩。质量控制中发现的不足要通过培训、复训、进修、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等方法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业务水 平是质控的最终目的。

   一、院前急救医疗涉及内容

   l、 院前急救定义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care也称院外急救outhospital care,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是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的组成部分。一次完整的院前急救包括以下过程:伤病员或目击者呼救、急救中心接受呼救和调度出车、急救人员上救护车出动、救护车行驶到达现场、急 救人员接近伤病员、对伤病员的现场诊治、把伤病员搬运至救护车、转送医院行驶及途中的监护、抵达医院交接、急救人员向调度汇报完成任务及救护车返回。

   2、院前急救任务

   2.1对未进入医院的急、危、重伤病员实施现场和送院途中诊治、转院伤病员的途中监护救治。

   2.2参于灾难、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

   2.3参于大型社会活动、重要外宾的医疗预防。

   3、院前急救的特点

   3.1紧急。与医院急诊相比,院前急救更紧急。表现在时间上的短促,一般不超过半小时,需要有快速果断的处理。还表现在不少病人或家属心理上的焦急和恐惧,要求迅速送医院的心情十分迫切。

   3.2体力强度大。随车医师要携带急救箱、心电图机等急救药械到病家或现场,若病家在多层楼房时就要爬楼,现场若在车辆无法开进的地方就得弃车步行,到现场后不可能休息要立即诊治,抢救后要一同搬运伤病员,运送途中还要不断观察护理,每一环节均需付出一定体力。

   3.3急救环境和条件差。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有时狭窄的地方难以操作,有时暗淡的光线不易分辩,有时在马路街头人群拥挤和嘈杂,途中车辆的震动和噪声使听诊、触诊不易正确。现场不可能有Ⅹ线、CT、B超等大型检查设备,使病因诊断难以明确。

   3.4 有一定的危险性。当遇灾难或突发事件时,现场的大火、化学毒气、倒塌物、爆炸物等险情对救护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性。

   4、医疗

    4.1 定位和内容。院前急救医疗定位很重要,定得太高不能完成,定得太低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按医院急诊科的常规内容救治为太高,而只限于初级生命支持BLS (Basic Life Support)的内容则太低,比较确当的定位是高级生命支持ALS(Advancd Life Support)等级水平的诊治内容。院前急救不应该是伤病员急救的全过程,而是EMSS的一个环节,就像是接力赛的第一棒。医疗内容可概括为挽救和维持 伤病员的基本生命、缓解伤病员剧烈痛苦、防止搬送途中的继发损伤及安全转送。着重在维持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进行解痉、止 痛、止血、止喘、止吐、抗晕、摧吐等对症处理。

   4.2治疗原则。由于院前急救的时间短暂,辅助设备有限,大多情况下很难明确病因,所以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原则。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医有“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表”相当于“症”,“本”相当于“因”的治则,院前急救以对症治疗为主的治则,既符合理论又结合实际。院前做好对症 治疗也不容易,要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作出初步的诊断,然后立即治疗,或维持患者基本生命或减轻剧烈痛苦,没有熟练的基本功是很难做到的。

   4.3药械

    4.3.1要求。救护车上药械配制有其特殊性。药品必须是根据医疗规范指定的药品,要求作用快、种类不宜太多。器械要选择重量轻、体积小、作用快和效果好 的,不能单独交流电源,因器械要搬到现场,随车的人员又有限,太重、太大的器械是不适宜的,由于院前急救时间短暂,故要求器械作用迅速,应在几分钟内就见 效,超过10分钟的一般不考虑配置,由于急救的患者病情危重,器械的性能和效果要好,质量不稳定的器械不应配置。

http://www.emss.org.cn/cgi-bin/zl/images/ca1113-02.jpg
http://www.emss.org.cn/cgi-bin/zl/images/ca1113-0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