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院管理与医院信息化 |
IT巨头纷纷往医疗行业砸钱,只为行善?非也。
IT巨头对医疗行业热情陡涨,战略意图无非:放回金鱼,借之实现钵满盆盈的愿望。
英特尔年初架构重组,给“数字医疗保健”开了个独门独院。英特尔把它和移动、数字企业、数字家庭三大事业部(也就是三大市场)并列,昭示着打造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收入的野心。
思科这次倒是寡言重行,近两年把医疗案例做得满大医院都是。不过,它的指导方针早已明确,思科全球总裁钱伯斯2004年9月访华时,就把医疗确定为思科在中国下一步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
微软也不羞于拓展新市场,专门开发了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加速器Accelerator
for HL7(HL7,Health Level
Seven,是致力于医院各类型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的国际组织);Oracle也聘请了HL7主席作为顾问,大规模开发出了基于HL7的医学信息化平台工具HTB(Healthcare
Transaction
Base),并力图使之成为未来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平台。
对中国医疗市场的开拓是IBM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2004年4月,IBM在上海举行了首次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大会;今年5月又在成都举办2005年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大会,宣布推出医疗与生命科学转型的六项重大举措,并围绕这六个发展领域,与合作伙伴联手开发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与服务。
但是传统IT厂商必须重视来自医疗领域专业对手的挑战。GE、西门子、飞利浦公司等进军医疗信息化市场的举动就非常引人注目,他们作为医疗IT的重量参与者,已有垄断医疗仪器市场的优势,同时在临床信息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形于国际巨头的大手笔,国内IT厂商显得比较沉闷。在今年7月3日召开的“2005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国际IT巨头纷纷登场献艺,而除HIS之外的国产厂商参与度就不高。其实,华为3com、联想、浪潮、紫光等厂商也都推出了数字医疗解决方案,但无论是宣传力度还是市场份额都不占优势。这一点,从计世资讯调查的“2004年中国医卫行业主要IT产品保有量分布状况”结果中就可见一斑:除了台式机之外,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偏低。
从市场调查和用户反馈来看,医疗行业已出现向大厂商、大品牌集中的趋势,这一点也应引起国产厂商的注意:如果未来要在这个市场大有作为的话,还是要及早铺垫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