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伪驴悠游 |
孔府篇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看管孔子一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府大门,为间五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边有对联一幅“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
仪门,四柱回梁,悬山肩挑,前后重花蕾各四朵,所以又称“重花门”,才在礼炮声中打开。
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
明代建筑,共五间深三间,宽敞大方,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之处。
孔府大门,为间五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边有对联一幅“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
仪门,四柱回梁,悬山肩挑,前后重花蕾各四朵,所以又称“重花门”,才在礼炮声中打开。
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
明代建筑,共五间深三间,宽敞大方,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之处。
孔府门前的石狮
初进孔府大门,只见明间上悬“圣府”大匾,为明代权相严嵩所音题,门黑漆红牙,庄严肃穆。两旁明柱悬挂着“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颇有讲究的是对联上的富字竟没有一点,看来,错字也是别有意思的呀,富无点意为富无头呀。再进二门,门上悬匾题“圣人之门”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李东阳书。
二门内大堂前就是“重光门”了,据说是明弘治十六年所建,是孔府的仪门。此门常闭,只有迎接圣旨或重大祭礼才开。门有三间,周无墙垣,形如牌楼,四根圆柱下以石鼓夹抱,上承彩绘艳丽的屋顶,最有特式的就是其前后共有八个倒垂的木雕花蕾。故重光门又名垂花门。江书记92年来的时候开了中门通过.
接下来参观了孔府的六厅,大堂,二堂,三堂和内宅门和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
导游讲,"开门见山"的成语就是出在这里了...
参观了一遍孔府后院大大小小的房间后,来到了后花园,有一幅很大的壁画,神奇的是画中的一条大路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这条路居然都是朝向你自己的,我围着这幅画走了一圈,果然真的是这样的.
园内还有一株近几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 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
前一篇:大年初一赶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