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王安忆在2018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故事以一个叫陈书玉的上海人为主线,讲述了陈书玉和他三个朋友的人生故事,也道出了上海滩从三四十年代到千禧年的变迁。
陈书玉和朱朱、奚子、大虞是旧上海的“四小开”,除了陈书玉家是晚清洋务的破落户以外,其余三家都属有产业的民族资产阶级。上海解放前夕,奚子加入了革命的队伍,成了新政府的官员;大虞主动放弃了家族的木材产业,到乡下做起了农民,保了后半生的安稳;朱朱因为家有商业,度过了几年牢狱生活之后,和太太孩子申请去了香港;只有阿陈——陈书玉,家里无商业,但有房产——一座清代留下来的木结构老宅,顶着一个“城市平民”的小学教师身份,凭着被动、迂腐的个性,过完了安稳的一生。
书名《考工记》应是出自战国时期的那本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考工记》,也就暗示了小说除了人物“阿陈”这条明线之外,还有陈家老宅这条暗线。

战国时期的《考工记》
这座由清代流传下来的宅子在修建的时候就承载了很多故事和传说,又见证了沧海桑田,从解放前的人声鼎沸,到解放后不同革命阶段所经历的风雨和颓坍。幸得陈书玉看似“顺其自然”地坚守,在父母、堂兄弟以及姑婆都避之不及的时候仍不离弃,才得以保全。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陈书玉与政府谈及修葺并捐赠宅子的时候,各路隐身的亲戚披着人性的贪婪,越过陈书玉,跟政府谈起了赔偿条件。无奈,修缮计划又一次搁浅。在小说人物的命运都尘埃落定的时候,这座宅子的命运更加缥缈……
小说的语言细且婉,让人想起《长恨歌》。拿这些上海小说跟西北的小说一比就会发现,完全没有北方的粗犷之气。句子也短,像吴地方言一样细碎,这很“上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