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正值两江总督每月操演,马新贻亲自来到校场观看。校场在督署边上,有小道通往总督府后门。马新贻步行走到后门这里,路旁有跪伏在地上请求路费的,其中还有一个人是马新贻的同乡。马新贻停住脚步,接过呈上来的状子一看,嘴里还说着:咦?我不是已经资助过你两次,怎么你又来了?话音未落,旁边有人大呼冤枉,还没等有人询问,此人已到马新贻身前,左手抓着马新贻的衣服,右手拿一小刀直插其胸。马新贻是武官,心知不妙,立刻跟身边人说;我已被刺,速拿凶手,说完就死了。从人只得先把马新贻的尸首抬进府衙,众人抓住了凶手,得知凶手乃是河南汝南县人,名叫张汶祥。
张汶祥本来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部将,南京被攻破以后,李世贤逃到福建广东一带,屡次被清军打败,张汶祥一看,这可不行,这么打下去一定是要完蛋的嘛,就有了向清军投降的念头了。正好赶上抓住了一名自称姓徐的清朝军官,两人年纪差不多,就义结金兰,商量好了一起逃走。此时马新贻已经是浙江巡抚了,姓徐的是马新贻的同乡,就去投奔马新贻了,马新贻一看,就把姓徐的留下做他的幕僚,张汶祥则去了宁波一带开了个小当铺。
一天张汶祥去杭州看姓徐的兄弟,两人喝的大醉,醉了就说出实情来了。这姓徐的就说了,都说窃钩者贼,窃国者侯,马新贻做着大官,其实他是要谋反,想联合外人犯我中华,我知道了想跑也跑不掉,想告发也没人信,真是求死不得求生也难。张汶祥说兄弟啊你跟我好好说说,到底怎么一回事儿啊。
姓徐的说,那天接到一封给马新贻的书信,是新疆回部某位造反王爷写的,大意就是说,回部已经都是我们的天下了,不日将大军攻入江浙,江浙这边就由你马新贻来治理了(马新贻是回族人?)。马新贻得到这封书信后,就回了一封书信说,你们就等着吧,江浙这边我说了算。
这里边其实漏洞很多,一封反贼的书信能让你一个幕僚看吗?马新贻即使确实反叛了朝廷,修书一封,有可能给你一个幕僚看?
可惜,张汶祥一听,立刻拍着桌子大骂:这等逆贼,我一定亲手杀了你!
你们以为张汶祥真的因为马新贻有反叛之心才有杀马的心思呢?
非也非也。
自古历史上很多刺杀名人,其实都是为一个“利”字: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生!
原来,马新贻曾经下令禁开盘剥乡里的当铺,张汶祥的“买卖”就这样开不下去了,就只能到杭州来投奔姓徐的了。
刺杀之日,天刚蒙蒙亮。
刺杀时,马新贻探着身接物,张汶祥将刀从马新贻的肋下刺入,接着刀在马新贻的身体里搅动,等刀拔出身体时,刀刃都呈螺旋状了,可见用力有多大!马新贻焉有不死之身?
马新贻中刀之后只能说“扎着了”,南方人听不懂北方话,还以为他们两人本来是相识的,是有复仇的故事在里面。
马新贻死的时候,家里有两名四十多岁的妾,都跟了他二十多年了。
等到审张汶祥时,也有一些小挫折。
张汶祥就问,堂上坐着的是什么人啊?
藩臬两司?太低了!就这身份还敢问我?把你们将军叫来问我。
将军来了问张汶祥为什么杀马新贻。
可是张汶祥又说:你们把兵都撤了,都离得远远的,我才肯跟你一个人说
将军一听,哪里敢跟你一杀人犯在一起?
这张汶祥脾气上来啦,谁问什么就一句话也没有啦。
将军一看,实在没办法啦,就只能按照张汶祥的要求做了。
张汶祥就把姓徐的话说给将军听了,还说,你要是不信,就按照我说的话搜马府,找到那封信不就得啦?
将军一听,纯粹胡说八道,马新贻要是坐实了反叛,我这个将军也跑不了监督不利的罪过,所以马新贻一定不是叛贼,来人,剐了!
看完以后,各位有没有觉得马新贻这位同乡很关键,为什么后来都没人提他怎么样了,也许被灭口了吧?
当然这不过是另外一种刺马新说,不是我杜撰,清代一些野史记载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