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便不断寻找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名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就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1876年8月21日,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正式开始谈判,9月13日签订了
《中英烟台条约》。《中英烟台条约》又称为《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滇案”,但也使英国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条约权利”。
我们以前的历史课本儿上说的“马嘉理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古书上有一些记载,很有意思。
英国人马嘉理由云南去缅甸,经过腾越,当时持有护照,一路上都是有护送的,本来出去的时候没事,后来返回的途中被害了,地方上一看出事了就开始推诿,说你回来没跟我们说啊,发生这事跟我无关啊。马嘉理的仆人拿着官兵的号衣说当时杀人时我们抢下来一件衣服,肯定是当兵的跟当地的土人合伙杀人。英国使节威妥玛跟翻译商量半天也没个所以然,就决定先回国,结果在天津想见李鸿章。
你想见李鸿章大人,你以为你是谁呢?
李鸿章那府上可有讲究:打进门开始,就跟很多道关口呢。先是号房,然后才是门房,然后是签押房,不是贵客,你就得一步一步来,经常是中间有一道关口的人不高兴或者别的什么,你就等着吧,急死你。当时是大夏天儿,把个威妥玛大人给晒的,差点昏了过去,心里那个气啊,不等了,本人回上海,留下个参赞再等下去。
等参赞见到李鸿章,说到马嘉理事件,语言上就很不客气,点了当地官员推诿了事的名。李鸿章一听,你是谁啊?敢跟我这里辱骂官员,言语上就不太组中这位参赞了,说事情还没查清楚嘛,你瞎说了屁?可惜李鸿章一生合肥乡音不改,说这位参赞“汝谎”。殊不知,这个“谎”字可把这位参赞大大地损害了。哎呀,这仇怨就算结上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