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苓

(2015-08-22 11:50:52)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历史

      毛传:“苓,特别苦。”朱子集注也说:“叶像地黄,就是今天的甘草。”既然叫做甘草,怎么能说是苦的呢?《穆天子传》说:“天子休猎,于是食苦。”此处的苦,就是草。

      《诗》:“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最明显。

        蔡卞《毛诗名物解》:“苓,所以和百药之性,使之相为用。”

        王雪山《诗总闻》:“苓,茯苓也。”《本草经》说:“茯苓,又叫做茯神,味甘平,生于山谷。”以苓之甘与菜之苦对说,实为恰当。盖就本字解经,较甘草之说尤确。

       欧阳公《诗本义》曰:“采苓者积少成多,如谗言渐积以成惑,与《采葛》同。”

       陆农师曰:“谗人无所不至,其害人也,皆因其事而谮之也。采苓因人之甘而谮之,采苦因人之苦而谮之,葑有时而甘,有时而苦,言因人之甘苦而并谮之。“

      近俞氏樾《群经平义》云:“苓之为言怜也。”则匪夷所思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裁缝旁坐
后一篇:铁铉二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