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咱年轻时骑车那些苦逼事
(2014-12-29 19:37:36)
今天早上上班,故意卡着钟点儿骑车去公司,感觉路上骑车的人比以往要多,以前在北京街头骑车的,不是民工、已经退休的人,就是上学的初高中生,家里稍微有钱的都不选择骑车做为交通工具。咱在一周前找到车棚里尘土一层的自行车,心想北京车票涨钱了,正好改成骑车上班。这不去上班花费15分钟,回来的时候顺便到肉食店买了最喜欢吃的猪头肉,回家也仅仅花费20分钟,在这一天里节省了5元交通费,虽然抵不上今天晚上买的猪头肉,但这猪头肉并不是每天都吃,每个月算下来,真的节省了很大一笔费用。
晚上回家等红灯的时候,咱想到自己骑车的那段时光,简直都可以写出一部小说来。
那时咱才上初中,就记得骑了老妈原来骑过的一辆24自行车,就是那种轱辘超级小的女车,当时也没有谁教,就是自己在胡同骑着绕圈,绕着绕着就学会了。正在街上绕着,不想遇见了小学同学的两位女生,就听俩女生在胡同里以清脆的小尖嗓儿评价咱在胡同里骑车的样子:真傻逼!呵呵呵,胡同比较窄,所以听上去还有几下子回声,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三个字的回音在胡同里激荡了几下子的情形。
后来咱发现这24车不能再骑了,那是因为初中有一次组织去大葆台,大葆台是个北京的古代遗址,在北京的西南角,现在有地铁可以直接去那里。当时为了省钱,大家说我们骑车去吧——你就看吧,就是咱把24车一直骑到大葆台,最后回家都不会走道了:人家骑一圈,咱要骑两圈的,而且真是一个高抬腿的运动。
后来咱上了高中,就接着骑老妈淘汰下来的一辆永久28车,当时的自行车的质量真棒啊,这辆自行车岁数比我都大,什么毛病没有,骑起来还特轻松。那年骑车上学途中出了一件事,差点儿丧命。那天骑车上学,路上走到一处,路右边停了一辆大卡车,上面堆了几根超级大的圆木头,有几根铁丝捆着;右后边来了一辆公交车(那时北京还没有什么私家车),我一看,上学要抢时间啊,就猛地骑过去了,谁知一秒钟以后,就听轰隆一下子,拦着圆木头的铁丝断了,几根圆木从大卡车上面滚落下来,就砸在我刚刚骑过去的路面上,人们都说你命大啊,看着你可真悬,这事咱一直都没有敢跟家里人说。
上班以后也是骑这辆车,那时年轻气盛,和单位同龄人一起骑车上夜大;周末骑着车去颐和园、香山、八大处,那时咱身体多好啊,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远,什么叫做累。咱还记得骑车去看生病的同事,她家在通州西关附近,现在想想通州多远啊,谁还敢骑车去?可当年,咱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多同事给的东西,一早就出发了,一直沿着长安街往东就扎下去了,当时还不认识那个地方,一边走一边问。通县也就是现在北京的通州,前几天没涨价的时候坐地铁去过一次,感觉真远啊。
后来发现不能跟同事说自己还在骑车,也不能再骑车了,是因为有一次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有领导顺口问咱,你开什么车来的啊?咱顺口就说,我是骑车来哒。结果悲剧了,领导马上就不高兴了,啊,原来是这样啊!那可@@#¥%%&(#@......
路上的汽车多了,相应的就挤占了自行车的道路,两边再沿街停两排汽车,自行车就没办法走路了,要不你就轻易地把停下的车给划了,要不你就会轻易掉到汽车道上被碾死,总之都没有骑车人的好儿。渐渐地,北京街头上就只有上学的孩子、退休买菜的老人和民工骑车了。
在咱办公室里,有一半以上的人一直在骑自行车,他们住的不算近,但他们说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要咱说,骑自行车还可以提高个人生活的幸福度:以前咱不骑车的时候,出了公司就坐上汽车回了家,就吃不到自己想吃的美食,而骑上车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到“稻香村”买到喜欢吃的猪头肉和粉肠,这也是骑车产生出来的一种乐趣。骑车可以随时下车可以随时拐弯儿改变行程,就可以改变枯燥乏味的生活,这更是骑车的另一种乐趣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