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发生了马航事件,一架从马来西亚起飞的航班在两国交界处神秘失联,从而引发一连串争论和猜疑,7名采用“代码共享”方式在南航平台上购买了机票的外国人,其中2名已经被证实被冒用护照,另一名俄罗斯人护照被冒用的信息未经证实。从而引出了多方联想。
正因为可以联想,我想提醒大家:一旦证实冒用护照人以“代码共享”方式通过互联网购买机票,将给我国互联网金融兜头一盆凉水!
有人问:这件事和互联网金融有关系吗?
我认为,怎么没有关系?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只不过因为有些关系太过复杂大家不知道罢了。
通过互联网购买机票,其身份真实性如何判定?互联网如何判明购机票的那个人就是护照的真实持有人?护照便于通关,购买机票的信息就很重要了,如果是现金购买就更说明问题,说明购票人有掩饰身份的可能。如果是网络购票,那么互联网的安全性就很重要了,是持卡交易还是别的什么交易,性质不同,结论也可能有很大差异。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x大学的互联网讲座,讲到大数据,在课堂上咱想发言来着,但后来一想就算了,因为“大数据”数据中,因为在互联网上操作,有多少是真实的数据,依据虚假数据进行的分析简直就是荒谬,但这点有什么人能够知道呢?
咱会一些计算机编程,知道一些大数据的原理。马航的事件有太多的巧合,几率高的不由你不思考,所以就自己推算出马航事件的影响作用来了。
现在事实还不清晰,一旦证明通过互联网完成购票流程,将会影响到国人的思维,你看互联网金融多危险!
也许你会问,互联网金融不就是xx基金嘛,老百姓就是得到一些高息。其实,我在接触互联网金融是在十多年以前,那时没人允许你做互联网金融,只不过是一些需求罢了。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是一些网站“挟客户以令政府”,采用“做大做强,倒逼”政府答应互联网金融的合法化,其实国家不同意或者说有意见是必然的,一些银行也是建议打压互联网金融的,和里面有保护自己的一面,其中还有反洗钱的有关要求的制约。
春节时,和某见面,还谈到互联网金融问题。问到我了,我当然要提出我的看法:就现在的这个局面,我们应该等待,等待互联网的负面信息,接下来就是严控互联网的举措了。要我说,就不要互联网金融了,你见过欧美国家哪个推出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银行抗衡,哪个国家的互联网公司能够脱离开最高层面的反洗钱和反恐监管,只有我们国家吧?
所以,马航事件已经多少会刺激到监管层的思维,这个互联网是多么可怕啊!互联网金融?再看看吧。
至于互联网金融的合法化,我个人认为:国家是时候加强互联网金融管制了,你看北京CBD一些骗子们的思维了吗?明明是骗人的,偏让客户上公司网站看看他们的信息,你看国家都允许我们开网站了,国家都同意我们发行理财产品了,于是好多人上当受骗了,这就是我们国家对虚假互联网金融放任不管的恶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