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当代大公司之间或有欺诈风险

(2014-11-29 22:50:00)
标签:

财经

时评

分类: 金融与投资
          干业务多了,总想着把经验告诉后来的人,认真看了学习了的,就会少犯一些错误。也肯定有不愿意看的,那以后出了事,也就怨不得我了。
       说是欺诈,实际上都是“各为其主”地争取自己的权利罢了。
       你出来一个手段,我有对当,保证我自己的公司不吃亏,不出风险就行。
       我们场下,还都是朋友。
       先给一个例子,说明大公司其实也会欺诈的,就看双方团队里面有没有明白人了。
       需求:那年,客户想在市场上卖掉自己公司的几十亿港币,换成美元。
       这是因为,当时在国际市场上,港币hibor比美元libor要低(美元隔夜大约是0.1%,港币隔夜大约是0.051%),大公司要保证收益,必须在几国之间利率之间进行选择。欧元、英镑利率虽然高,但是汇率变动的几率也大。
       港币换成美元,最关键的是兑换的价格。一般对这类大客户,会采用直接兑换。间接兑换是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港币先换成人民币,再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简单说这种方法,客户会少换很多钱,一般都是直接兑换,就是港币兑美元的价格,国际市场上都是这样的计算方法。
        还有就是什么时机换,一天之中,人行基准价出来以后到下班的时间内,都可以换,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说我停止或者说我改了。
       上面就是交易情况和交易的基本原则,下面才是最精彩的。
       到了交易日,那天市场一开盘,价格超好!对客户来讲非常有利。
       那就确定价格吧,一般地,客户发来一个确认函(类似交易确认单,上面有公司公章还有客户的授权人签字,事先留在我们手里的)就可以完成交易,可是客户说我没有权限,因为这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的是某公司外汇。
        没有确认函,由公司出具一张业务凭证授权它处理交易也可以完成的。最后联系了两家公司都说交易没有问题,你们就直接做吧,我们下午会给你们出交割凭证。此时我们的风险是:我手里既没有交易确认函,也没有业务凭证,怎么可以做这么大的业务交易?难道可以凭客户口头进行交易?所以,我和就和我公司所有人的口径就是,不见单据或者确认函,不能做任何交易。但我们要每隔两小时和对方确认下交易确认书的状态。
        下午,价格风云突变,对方来电话催问交易完成了没有,再次说交易没问题,授权书、单据都会在下午提交,后来又改成下午下班前提交。后来到了下班也没有提交。自始至终,我们都要求对方出具相应单据和授权书,如果没有事不能做交易的,但都是没有能提供。截止当天晚上7点,最终也没有提交。
        那么你会问难道交易黄了?对,交易就是黄了,但我公司是安全的,因为没有客户的交易确认书和授权书,做了这么一大笔交易,客户赖账怎么办呢?说我没有提交给你,你怎么操作的?公司怎么办?拿什么来冲正此笔交易?损失如何呢?如果我做了上面的交易,我最终会被开除的。
        交易最终黄了,客户实际上想寻求更好的价格,当天市场价格急转直下,显然上午完成交易对客户最有利,但客户觉得下午市场也许更好,所以就暂缓出具凭证等待市场的最终价格,谁知价格越来越坏,估计客户会很后悔上午没有提交凭证的。交易失败了对方也表示理解,认为我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是完整有效的,说明对手很靠谱,以后还会继续和你做交易。试想这么一大笔钱,仅凭两家公司的联系人的电话就完成了交易,你觉得这家公司是不是有了问题?
       大公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这是因为:大公司内部机构众多,内部审批流程复杂,所以和他们打交道一定要知道他们的内部结构、审批流程,还有交易习惯,知己知彼,方能不出风险。
       还有就是价格的确定,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有些还会触及到交易决定人的性格问题,有些人不会轻易决定,有些人会在决定之前犹豫不决,有些人会在决定前给自己设置保护,我觉得对方公司可能是最后一种。所以我坚决要求对方能够在交易前见我一面,一是谈交易细节,二是看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以便掌握他的性格和行为。这也是保证交易能够正常处理的手段之一。
       我接触过很多大客户,几乎所有客户都会为自己公司考虑,但他们的投资思路和理念由于受到行业知识的束缚,很少能够考虑到市场上诸多风险因素,而统统简单地就看看利率或者汇率高低;再高一层的领导更加不愿意主动参与经营决策,因为主动经营后出现的问题就是投资失败,做决策的领导本人是要为失败付出代价的。所以,公司的大领导们(当然我也遇见过相当明白的人士)往往采用等待的决策,即等待市场出现转机,如果因此出现风险,领导的决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特色:死之前的等待是很难熬的,但他们恰恰都选择了等死

                     ——摘自我本人的回忆录《亮丑:揭揭世界500强企业的短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