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2014年第一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次“优化劳动组合”

(2014-01-01 07:30:07)
标签:

上世纪的改革失败

财经

分类: 公司内部管理
    昨天,2013年最后一天的开会内容居然是要拆分我们的部门为两部分,看上去大家都很沉重,谁也不愿意说过多的话。回家我把这开会的内容说给家人听,回答竟然是:你怎么了?怎么你到哪里那里就拆分啊。其实,我已经经历过三次拆分,只不过第一回没有成功,第二次是2006年,给我的打击很大。
    第一次拆分,是以“优化劳动组合”的形势出现,最后不了了之,是我单位我见过的第一次改革,可以说,这次改革失败了。那时我刚刚去,啥都不懂,但也看出改革给所有人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这次改革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是利益,简单说就是无法解决“利益分配和工作分配的统一"。
    那时我在联行组,组里8个人,6女2男,男的在机房负责对账;女的在外面处理业务,那时的业务分为电汇(通过邮局发送电报报文)、信汇(通过邮局收发报单)和票汇(银行票据),我们每天处理的大多是信汇,有时节后要用大麻袋装两麻袋,拿自行车从邮局驮回来。拿回来拿剪子拆信封,把报单拿出来,按科目分好,然后拿算盘加总(那时还没有很先进的计算机,只有简单的186型,程序都是basic之类的简单数据库),每一个信封都要再看一遍,看有没有遗漏报单,然后计算信封数量,必须和邮局的单子总数碰上。这工作才算完。每天,要在空白信封上贴挂号条,每天要装信封,拿胶水糊信封。这些工作只是所有工作中的简单工作中的一项。
    改革以前,这些工作大多是大家在一起干的,没有谁多谁少之分,后来“优化劳动组合”提出来之后,直接导致这些活,没人爱干了,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计算业务量的,但这些工作没有业务量,简单说,就是干了也不算“工分”啦!所以这些活儿就搁在咱们这些新人脑袋上了。后来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临时出台了数几千个信封或者粘多少挂号条就算多少笔业务这样的说法。
    后来,优化劳动组合”出了新说法:小组长对组内人员有选择权,哈哈!形势变了,小组长有了决定权,然后大家都有了一些变化:有人变得爱和大家说话了,有人不迟到了,有人抢着给大家打水了,有人喜欢给大家擦桌子了,而我,工作量减少了嘛。总之,感觉大家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哪里像现在的“劳动组合”?今天还是xx部的人,明天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了嘛!以前有些老同志想不开啊——我干的好好的,没有犯错误啊,怎么说拿下就拿下啦!——有的直接就跳楼了啊,真的不值当啊!不过估计是觉得脸面拿不下来。
    其实有什么啊?到哪里都是干活儿,实在不行,就去干送信那种不费脑子的活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