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研究

(2007-09-29 08:26:13)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学习公社

分类: 数味阅读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研究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经济快速增长必然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然而,两者在数量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测算和分析。

一、从总体上看,能源消费增长慢于GDP增长

1993―2006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由35333.9亿元增加到209406.8亿元,年平均增长10%,相应地,能源消费总量也稳步增长,由115993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45669亿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9%,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之比为1.69:1,总体上能源消费增长慢于GDP增长。1993-2006年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平均增长速度比GDP平均增长速度约低4.1个百分点。但2003年以来,能源消费与GDP增速明显加快,都达到10%以上,尤其是2003至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还超过了GDP的增速,主要原因是这三年投资增长过猛,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增长26%以上,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高耗能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从而造成能源消费量增长过快。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基本上是同向增长的,能源消费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今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能源需求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因此,千方百计增加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

一般来说,经济活动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接近或大于1,在经济增长速度较低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比较小,两者之间应该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受技术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一)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994―2006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值为0.76,序列数据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1994至2002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一般在0.4―0.7的区间波动,其中,1994至1997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能源消费增长一直很平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并不高。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伴随投资的大幅增长,2003至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如果进一步计算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增加值增长速度的比值,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更大,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幅度很大,更没有明显的规律。

能源消费总量等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生活能源消费之和,后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10%-14%之间。

工业中的高能耗行业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其中采掘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计算结果同样是波动较大,不具有规律性。

 由于电力生产属于垄断程度比较高的部门,统计数据的可靠性相对来说更好一些。计算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结果表明,1994-1999年,我国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小于1,基本上在0.5-0.8的区间波动,但2000-2006年,电力生产弹性系数一直大于1。虽然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相对比较稳定,但电力生产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也没有比较稳定的相关关系。很显然,根据电力生产的增长情况来推断GDP的增长速度也不可靠。

二)国外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从国际上看,不论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的发展历程,还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数据,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有些年份能源消费增长和GDP增长还呈现反向变化的情况。1993至2003年间,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和韩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的情况十分普遍,数据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另外,分三次产业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更大。1993年至2004年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畸高畸低的情况十分突出,很不稳定。 另外,上述5个国家的电力生产弹性系数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类似,上下波动,也没有明显的规律。

总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国内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生产弹性系数都没有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由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影响因素复杂、波动性大,因此,使用这两个指标时一定要慎重。

三、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万元GDP能耗(或称能源消费强度)是反映能源消费所创造的经济成果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万元GDP能耗=能源消耗总量/万元GDP(不变价)

(一)我国万元GDP能耗变化情况

1993―2000年,我国万元GDP(按1990年价格计算)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万元GDP能耗由1993年的4.4吨标准煤降至2000年的2.77吨标准煤,累计下降37%。2000―2005年,我国万元GDP(按2000年价格计算)能耗总体上呈小幅波动,其中2003至2005年连续三年出现反弹,只是2006年这一趋势才有所改变,万元GDP(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略降至1.21吨标准煤。

如果将万元GDP能耗折算为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数据显示, 1993年以来,我国万元GDP能耗总体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能源利用总体效率正在逐步改善和提高。

(二)国外万元GDP能耗变化情况

从国际上长期走势看,万元GDP能耗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1960年美国万美元GDP消费能源28吨标准煤,到2003年,经过42年的发展,GDP增长约3倍,万元GDP能耗降至2.86吨标准煤,下降了8.8倍。同期,日本GDP增长约6倍,万元GDP能耗由24.47吨标准煤降至1.55吨标准煤,下降了15.8倍。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轨迹来看,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低于经济的增长,万元GDP能耗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再看巴西、韩国、印度等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万元GDP能耗的长期趋势也是下降的,但当万元GDP能耗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数据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小幅波动。如巴西,1999至2003年,万元GDP能耗连续五年接近或大于3吨标准煤,与1993至1998年间持续小幅下降的趋势相背离。同期,韩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印度的万元GDP能耗还处于相对高位,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这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节能降耗的难度加大了。根据世界银行资料用汇率法计算结果表明,1993到2003年间,我国万美元GDP能耗由26.3降到10.7吨标准煤,与巴西、韩国和印度的能源消耗强度的比值由8.8、6.2和2.3分别下降到3、2.7和1.3,表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受汇率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会有些偏差,但总体来看,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节能降耗还有比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总体来说,国内外万元GDP能耗变化的轨迹表明,当万元GDP能耗处于高位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下降速度较快,当其降到一定程度后,下降的速度明显变缓,有些年份还会出现小幅的波动。

 四、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

(一)中国工业能源消费比重约为70%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工业是能源消费的最主要部门。1993―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同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工业能源消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近2个百分点。

 对主要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情况分析表明,采掘、钢铁、石油加工、化工原料、有色冶金、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2005年,这七个行业增加值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7%,能源消费量却占工业能源消费的64.4%。

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在我国全部能源消费中比重高、影响大,因此,切实采取措施,重点抓好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对于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

从一些国家数据看,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消费能源很少,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很低,如美国、英国的比例低于1%,日本、法国和韩国也都低于3%。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的比例均高于60%,美国的比例稍低,但也高于5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是普遍规律。美国、英国和法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70%,日本的服务业正逐渐向70%靠近,韩国也越来越接近60%。服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相对较小,1992年至2004年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服务业能源消费强度平均值是第二产业的24.1%、23.3%、20.9%、17.6%和35.3%。这充分说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是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五、有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其中钢铁、石油加工、化工原料、有色冶金、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又是消费能源的主要部门。因此,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积极发展能源消费强度低的第三产业,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轻型化和节能化,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

(二)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实现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应该从微观入手,使企业、居民都有节能降耗的动力和压力。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一般的宣传或简单的考核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依靠市场,通过较大幅度的提高能源价格,征收能源税收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与此同时,有关管理部门要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对达不到标准,单位产品能耗过大的企业限期更新设备。在新上项目方面,更要提高节能降耗标准,严格把关,使节能降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能源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

 我国目前能源统计工作还不十分完善,指标体系不健全、分类较粗及统计过程中人为估算成分较多,给深入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应加快改革和完善能源统计,加强基础统计工作,扎扎实实的搞好原始数据的调查和搜集工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分析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  彭志龙  吴优  武央  王海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