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襄行草书《陶生帖》欣赏

(2018-09-24 18:06:09)
标签:

王正鹏

文化

收藏

历史

图片

分类: 我的研究

蔡襄行草书《陶生帖》欣赏

蔡襄行草书《陶生帖》欣赏

王正鹏(土家族)//摄影/收藏

蔡襄书《陶生帖》规格:北宋皇祐三年(1051,130.00厘米,横67.00厘米。纸本。王正鹏收藏。

蔡襄书《陶生帖》收藏印:大观(北宋)。赵受益庆历皇帝(北宋)。天子止赏(北宋)。辞天山士人(北宋)。释古鉴定赵(南宋)。子炉赵睍(南宋)。陈起家藏(南宋)。乙御鉴定珍藏(南宋)。寄谷(南宋)。天地同和(南宋)。门雷惟赏(南宋)。李君贯鉴定(南宋)。富江真指(元代)。绘情绝练寻声(元代)。项子京子鉴定(明代)。墨林鉴定(明代)。润州笪重光鉴定印(清代)。和硕怡亲王览(清代)。养心殿鉴藏宝(清代)。乾隆鉴赏(清代)。乾清宫鉴藏宝(清代)。乾隆御赏之宝(清代)。乾隆御鉴见之宝(清代)。石渠定录(清代)。石渠囍监(清代)。慈明殿墨定章(清代)。

蔡襄书《陶生帖》释文: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蔡襄

蔡襄书《陶生帖》收藏地:北宋皇祐三年(1051),纸本,纵29.8厘米,横50.8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

蔡襄书《陶生帖》收藏地:北宋皇祐三年(1051,130.00厘米,横67.00厘米。纸本。王正鹏收藏。

王正鹏收藏的蔡襄书《陶生帖》为行草中堂,结体行草杂糅,酒酣兴发,以手泼墨,然后挥笔,迅于行草,收拾散落,如王羲之、孙过庭再现顷刻而就。便者则为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

蔡襄简介: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蔡襄生于宋真宗赵恒(9681022)大中祥符五年二月十二日(1012年)。蔡氏家族世居福建路泉州府(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枫亭驿以西,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青泽亭自然村蔡坑)。母亲卢氏,惠安县德音里(今后龙乡)圭峰村名士卢仁之女。蔡襄童年时受到外祖父的严格教育。蔡襄十五岁参加乡试,十八岁游京师,入国子监深造。宋仁宗赵祯(10101063)天圣八年(1030),参加开封乡试,获第一名。天圣九年(1031),蔡襄登进士第十名。次年,授漳州军事判官,在职四年。后历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等职。庆历三年(1043),大臣范仲淹(9891052)、富弼(10041083)、韩琦(10081075)、杜衍(9781057)同时执政,欧阳修(10071072)、王素(10061073)、余靖(10001064)同为谏官,蔡襄作诗称贺,受欧阳修(10071072)等三人举荐,被宋仁宗赵祯(10101063)任命为知谏院。他遇事从不回避,奏疏忠诚恳切,大都关系天下利弊、一时缓急。蔡襄认为国家安危取决于人事,君主要知人善任、辨别邪正。由于有蔡襄这样的人直言敢谏,那些权贵心怀畏惧,多有收敛。庆历四年(1044),调知福州。庆历六年(1046)秋,改任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在福州时,见百姓患病不就医而向巫觋求拜,多为蛊毒所害,撰《圣惠方后序》,刊刻于碑,劝病者就医治疗,并采取措施,取缔巫觋,禁绝甚严,凡破数百家,自后稍息。蔡襄还撰《福州五戒文》,以戒除陋俗。蔡襄倡议官吏,发动百姓,从福州大义至泉州、漳州七百余里的大道两旁栽植松树,荫庇大道,故民谣歌颂道: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庆历八年(1048),蔡襄因父亲去世而离职。皇祐三年(1051),回朝修《起居注》,参预政事。次年,迁任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注内诠。嘉祐元年(1056),蔡襄再知福州。在任上劝学兴善,传播医治蛊毒的药方,教育民众遵法为善,改变陋习,监督官吏深得民心。宋仁宗赵祯(10101063)至和、嘉祐年间(10541063),蔡襄两次知泉州,第一次自至和三年二月至嘉祐元年六月,第二次自嘉祐二年七月至嘉祐五年秋。蔡襄在泉州任上,首先整顿吏治。当时晋江县令章拱之贪赃枉法,蔡襄奏疏弹劾,把他革职为民。后朝廷发现这是冤案,蔡襄因而被贬。他又修建沿海州县城池,加强军事防备,教习舟船熟记水势,防备海寇。泉州城东郊有洛阳江,下游出海口江面宽五里,有渡口名万安渡。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沉舟被溺,死者无算。并奏请减免漳、泉、兴三州身丁钱一半,大大减轻民众负担。蔡襄知泉州时期,连年发生旱灾,他调动民力,加强水源管理,制定《龟湖塘规》,制止用水纠纷。他任转运使期间又在郡南小乌石山访得一泉,通知泉州地方官好好管理,供民众饮用和灌田。治平年间(10641067),晋江县令王克俊在摩崖刻蔡公泉三字以为纪念。嘉祐六年(1061),被授为翰林学士、权理三司使,主管朝廷财政。此时,宋廷财政入不敷出,积贫已深。蔡襄善于理财,较天下盈虚出入,量入以制用。划剔蠹,簿书纪纲,纤悉皆可法。不久,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1063),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蔡襄撰《国论要目》一文,阐述改革主张,提出择官、任才、去冗、辨邪佞、正刑、抑兼并、富国强兵的改革方案。英宗不但不采纳,反而夺其三司使职。蔡襄在朝廷难于容身,请求外任。治平二年(1065),蔡襄出知杭州,在拜端明殿学士后才去上任。次年十月,母亲卢氏去世,蔡襄护丧南归。治平四年(1067)八月十六日,蔡襄在家中逝世,享年五十六岁。朝廷追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葬于枫亭铺头村蔡岭,欧阳修(10071072)撰《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孝宗赵眘(11271194)淳熙三年(1176),其曾孙蔡洸为蔡襄奏请谥于朝,孝宗赵眘(11271194)赐谥忠惠。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在洛阳桥南街尾建蔡襄祠。后人在他墓前立柱题联云: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王正鹏(1964?)评论:蔡襄行草书《陶生帖》中堂,如王羲之、孙过庭再现顷刻而就。为蔡襄行草书法中的代表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