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垕博物馆】战国:周国“垣”圆孔金币圜钱、羌国方

标签:
圆孔国方太元义熙姚苌后秦覃垕博物馆圜钱金币战国王正鹏杂谈 |
分类: 覃垕博物馆 |

【覃垕博物馆】战国:周国“垣”圆孔金币圜钱、羌国方孔金币圜钱
战国:周国反“垣”圆孔金币、五胡十六国羌国方孔金币圜钱
王正鹏(土家族)/文/收藏/摄影
圜钱金币,据考古源于殷商后期,楚国有金版,见江苏盱眙南窑庄出土的25块金饼,之后,黄金作为货币已有流通了。而作为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时代,钱币出现了園钱,園钱分为内孔圆孔和内孔方孔两种,有阴文与阳文之别。常见为铜质,做为金质货币,实为罕见。
圜钱币,铸行中春秋战国中、晚期,大约最早在公元前361年魏国迁入大梁后始铸此种货币。之后周国、秦国、赵国也开始铸此种货币。此种货币多出土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早期圜钱中间的圆孔较小,晚期圜钱中间的圆孔较大。秦国铸铁以记重为主,如“铢重一两.十四”等;周国铸钱以记地为主,如“垣”字币;魏国铸钱多为“半釿”的圜钱。
战国.周国:反“垣” 字币,金质。早期圜钱一枚,直经3.7厘米,厚0.2厘米,內圆孔直经0.7厘米,重19.4克。正面有字:反书“垣”字,阳文。背面无字无图案。这枚反‘垣’钱世为罕见,存量为稀少。这是一枚战国时期的周国铸币,货币形制复杂,种类多,富于变化,这枚反字“垣”币,则说明了这一点。
五胡十六国羌国圜钱方孔钱一枚,金质,直径3.9厘米,厚0.15厘米,方孔0.9,1.0厘米,重18.3克。正面有字:羌、廿三,阴文。背无字。这是一枚极为罕见的圜钱方孔羌国(407年)金币,阴文“羌”、“廿三”,文字优美,存量稀少。
五胡十六国时期,羌人姚苌利用前秦淝水之战兵败后,关中空虚之际,于384年自称万年秦王。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建立了十六国中的后秦。国名:后秦。民族 :羌。君主:姚苌。国王人数:3 。 前任君主:姚苌。末位君主:姚泓。国祚:384年(甲申,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后秦姚苌白雀元年)~417年(丁巳,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后秦姚泓永和二年)。领土范围:甘肃、陕西、山西、河南。 国都:长安。亡于:东晋。公元384年(甲申,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后秦姚苌称王,纪年为白雀元年,公元386年(丙戌,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姚苌改为建初元年,公元394年(甲午,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姚兴即位,改为皇初元年,公元399年(已亥,晋安帝隆安三年),姚兴改为弘始元年,公元416年(丙辰,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姚泓即位,改为永和元年,公元417年(丁巳,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姚泓,永和二年,亡于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