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垕博物馆】春秋战国:“半釿”、“济阴”等圜钱

标签:
圆孔纺轮专称玉璧周国秦国王正鹏覃垕博物馆杂谈 |
分类: 覃垕博物馆 |

【覃垕博物馆】
春秋战国:“半釿”、“济阴”等圜钱
王正鹏(土家族)/文/收藏/摄影
圜钱币,铸行中春秋战国中、晚期,大约最早在公元前361年魏国迁入大梁后始铸此种货币。之后周国、秦国、赵国也开始铸此种货币。此种货币多出土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早期圜钱中间的圆孔较小,晚期圜钱中间的圆孔较大。秦国铸铁以记重为主,如“铢重一两.十四”等;周国铸钱以记地为主,如“垣”字币;魏国铸钱多为“半釿”的圜钱。
圜钱币,是由玉璧和古时纺轮演化而来的,圜钱沿有璧、环专称来称其形体的,钱上铸有文字。
魏国:“半釿”,1,早期圜钱一枚,直经3.4厘米,厚0.2厘米,內圆孔直经0.8厘米,重10.4克;2,晚期圜钱一枚,直经3.1厘米,厚0.2厘米,內圆孔直经1.0厘米,重11.6克。
赵国:“一石”, 晚期圜钱二枚,直经3.1厘米,厚0.2厘米,內圆孔直经0.9厘米,重11.2克;重11.1克。
秦国:“济阴”, 秦国早期圜钱二枚,直经3.0厘米,厚0.2厘米,內圆孔直经0.8厘米,重12.6克;重12.5克。
周国:圜钱一枚,直经3.4厘米,厚0.2厘米,內圆孔直经0.8厘米,重18.8克。
后一篇:【覃垕博物馆】民俗绘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