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飞花瞬息浮生文化 |
分类: 书虫公社(图书评论) |
吹,只管吹
—— 2010年1月8日至15日排行榜评论
黄绍坚
(飞花:《1911,瞬息浮生》。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9月版)
商人免不了吹。在商言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是,夸,总得靠谱才行。即以王婆为例,卖瓜时,倘是夸自个儿卖的瓜个儿大、汁儿甜、种好、价廉,大约没人会与她计较她卖的瓜个儿是否最大,汁儿是否最甜。这叫靠谱的吹。不过,倘是王婆卖瓜时,自吹自个儿是天下第一个卖瓜的,或干脆伟大加三级,自吹太阳底下自个儿是唯一一个卖瓜的,这就不靠谱了,难免会让大家笑掉大牙。
说起王婆,缘于本周书榜上飞花的《1911,瞬息浮生》这本书。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飞花,网络文学第一才女,出道十年纪念杰作呈现,中国首位最有望冲击茅盾文学奖的网络作家”。我不知道这段吹嘘的文字出自谁的主意?出版社的?飞花本人的?书商的?但是,这种吹法就完全不靠谱。“出道十年”,就是说她1999年才开始写东西。我记得,1993年,中文网络文学刚刚在国外兴起不久时(当时大陆还没有互联网呢),美国的中文新闻组ACT上已评出“网文八大家”,其中的晓拂正是位女士。当人家开始创作网络文学作品时,飞花在哪儿呢?我估计还带着红领巾,奶生奶气地唱“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吧?即使以大陆为例,与飞花差不多同时在网上写作的女性作者,安妮宝贝于2000年1月出版小说集《告别薇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风中玫瑰于2001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风中玫瑰》(人民文学出版社),黑可可还主编过一本八位女性网络文学作家的作品选集《八姝在线》(没见到飞花这个名字呀?),2001年7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而飞花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时候出的呢?我查了一下,她的第一部小说《无色》,2006年4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显然,从时间上说,这个“第一”,飞花是靠不上边了。
那么,从质量上看呢?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暖暖》等作品,表现出一种世纪末中国社会中物质迅速增长、精神却日渐虚空的绝望情绪;风中玫瑰的《风中玫瑰》,出版时依然保留了网络论坛独有的跟帖的内容,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芭蕉的《冷暖自知》、王兰芬的《旋转木马哗啦啦啦》、黑可可的《怪婆婆都市行》系列等作品,即使放在最严肃的专业文学刊物上,质量上也毫不逊色。可飞花写的是啥?简而言之曰,装神弄鬼系列。呵呵,笑死我了,还“第一才女”呢。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免得又说我刻薄。
就以飞花的《1911,瞬息浮生》来说吧。这部描写辛亥革命前后的爱情故事的小说,据说是飞花目前最好的作品,竟有这样的句子:“婉如是满洲正黄旗的姑娘,父亲便是湖广总督瑞大人……以一九一一年的道德标准来讲,她是一个十分不安份的姑娘……而整个武昌城的人民都认识她,因为她从来不像其他的官家小姐一样每天安安静静地坐在闺阁中学习女红,却是整日游手好闲,在城中冶游,倒像个公子哥”;“由于当时根本不存在留日的女学生,可想而知,那个人一定是个日本女人”。拜托,写历史小说之前,至少好好读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之类史学入门读物好不好,然后再告诉我当时是否可能存在着婉如这样的官家姑娘。再说了,《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408页中早就明确写道:“(留日)学生中也有举家赴日的,如父亲陪着儿子,年轻的中国姑娘和缠足的妇女也前来学习……为了培养未来的现代母亲,还(为留日的中国学生)开办了女子学校。”
唉,“第一才女”啊,还是多花点时间读些书吧。(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19时1分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