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耶?非耶?化作蝴蝶!

(2009-11-20 08:41:12)
标签:

茨威格

苏格兰玫瑰

文化

分类: 书虫公社(图书评论)

是耶?非耶?化作蝴蝶!

2009年11月13日——11月19日图书排行榜评论

黄绍坚

 是耶?非耶?化作蝴蝶!

([奥]茨威格:《苏格兰玫瑰——断头女王斯图亚特》。希望出版社,2008年9月版)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玛丽亚·斯图亚特呱呱落地的第6天,就成了苏格兰女王,命运在她还懵懂无知、甚至还不会展露笑靥时,就慷慨地献上了厚礼”。的确,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生活于十六世纪的苏格兰女王玛丽亚·斯图亚特(1542-1587)的一生,都非常迷人。她9个月大时被正式加冕为苏格兰女王,5岁时被送往法国。还在她的少女时代,她已通晓多种语言:法语、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当然还有她的母语苏格兰语。17岁时,她成为法国王后,同时身兼苏格兰女王。英国作家菲利浦·莱恩说:“玛利亚女王是当时欧洲最美丽的女人”。那时的玛丽亚·斯图亚特,正是美神阿芙罗蒂德在尘世的化身:高贵、优雅、聪慧、美丽,光彩照人,前途无量——虽然从历史上看,这更像是雪泥鸿爪,转瞬即逝,却引发了后人无限遐思。

如果命运一如既往行进下去,玛丽亚·斯图亚特的一生,最多只是人间版的白雪公主罢了。她肯定会驻留于后人茶余饭后的闲聊中,但也许仅如绚烂的晚霞般,虽绮丽,却短暂而平凡。

不过,命运注定玛丽亚·斯图亚特的生命如谜。正如英国作家菲利浦·莱恩所说,玛丽亚女王“也是一位宿命的悲剧女人。自从她出生后,不幸就一直跟随着她。在她一生中,跟她关系亲密的人不是夭折就是惨死——她饱受着命运的不公与人生的不幸”。她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过世了。在她18岁时,她丈夫、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她成了寡妇。从此,她只为情而生。23岁时,她不顾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改嫁给自己的表弟、刚愎自用、忌妒成性的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一年后,她生下儿子詹姆士·斯图亚特。随后,为了维护她与私人秘书大卫·瑞里奥不清不楚的关系,她杀了丈夫达恩利勋爵。再然后,她居然爱上了强奸自己的伯斯维尔伯爵詹姆士·赫伯恩。令当时人们匪夷所思的是,笃信天主教的她,竟然改变信仰,和第三任丈夫、伯斯维尔伯爵举行了一场新教婚礼。在那个不知宽容为何物的年代里,这意味着苏格兰大地上一场宗教战争的导火索被点燃了。

之后,她不得不逃亡,投奔敌人、表姐妹、英格兰女王伊莉莎白。即使寄人篱下,她仍不安分,密谋政变,力图推翻伊莉莎白女王的统治(当然,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一起冤案)。其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苏格兰前女王玛丽亚·斯图亚特,被英格兰英明的女王伊莉莎白逮捕、砍头。她成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被公开砍头的君主。伟大的作家茨威格对此评论说:“把苏格兰女王送上断头台,这将极大地动摇当时的等级制度。把神圣的女王送上绞刑架,就如同向欧洲各国表示:君主不再神圣不可侵犯,君主也可以被送上断头台。伊丽莎白的决定并不单单意味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是宣布一种传统观念的消亡。从此,君主被杀戮的历史开始了。有了玛丽亚的先例,她的后裔查理一世被砍了头,路易十六和他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历史的吊诡在于,下令砍她头的英格兰女王伊莉莎白,是史上著名的“贞洁女王”,未婚,无后。等伊莉莎白死后,玛丽亚女王的儿子詹姆士·斯图亚特,便同时继承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位,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就此拉开序幕。历史更大的吊诡在于,后来全世界都赞赏有加的纯洁玉女、影星奥黛丽·赫本,正是玛丽亚女王的直系血亲后裔。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作蝴蝶!”北京南城的陶然亭中,香妃魂缠绵萦绕,仿佛正在回应天荒之外的英伦三岛上那位同样命运多舛的不幸女王。

无数人为了这个故事潸然泪下。1801年,德国伟大诗人席勒,创作出他最著名的剧作之一《玛丽亚·斯图亚特》;1835年,意大利音乐家多尼采蒂以此为基础,将它谱成歌剧;1852年,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将它谱成人声和钢琴的协奏曲;1934年,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出版了这部历史传记文学《苏格兰玫瑰——断头女王斯图亚特》。

1942年2月20日,当全球正笼罩于法西斯的恐怖阴影之下、而光明却似乎遥遥无期之际,年已花甲、被迫逃出祖国奥地利、蜗居南美巴西的茨威格,给他的朋友柯岗寄出一封信:“您不要为我悲伤,我的生活多年来早就破碎了,能离开一个变得残暴和疯狂的世界,我感到快乐。”两天后,2月22日,茨威格和妻子共同写下一份遗书:“我认为最好是及时地和以正当的态度来结束我们的生命,结束我们认为精神劳动一向是最纯真的快乐、以及个人的自由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的生命。”遗书的最后一段是:“我向我所有的朋友们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到朝霞!而我,一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只好先他们而去了。”

第二天,巴西警方惊愕地发现,茨威格夫妇一起自尽。他们实践了“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诺言——人类最伟大、也最古老的爱情诺言。(2009年11月20日星期五8时6分改定)

 

 

商报书榜

 

 

 

 

2009年11月13日——2009年11月19日

 

书名

作者

价格(元)

出版社

亚文化 风格的意义

(美)迪克·赫伯迪格

26

北京大学

阳光下的民科

江晓原,刘兵 主编

36

华东师大

一纸瞒天

(美)弗里尔,福尔克

35

三联

中国文明记

(日)宇野哲人 

22

中华书局

观世变

许倬云

36

广西师大

中国连环画史话

王稼句

37

山东画报

山间夏日

(美)缪尔

15

百花文艺

大城北京

林语堂

29.8

陕西师大

时尚先锋香奈儿

(法)海德里希

28

中信

苏格兰玫瑰

(奥)茨威格

28.8

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