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一个半吊子

(2009-09-27 12:54:12)
标签:

倾蓝紫

杂谈

分类: 书虫公社(图书评论)

又一个半吊子

——2009917- 923日排行榜榜评

黄绍坚

又一个半吊子 

(倾蓝紫:《锦瑟无端五十弦——古典音乐的清韵梦影》。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版)

在一个几乎用金钱、效率来衡量一切的急功近利的社会里,推荐好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按照传统标准,拥有广阔视野、渊博知识、深邃思想和真挚情感的图书才被称为好书,才值得向读者们推荐;而浅尝辄止、信手涂鸦或自作多情的作品,则被视为即用即弃的文化垃圾,根本不值得为之费神。

但在当下,标准完全颠倒过来。半通不通的几句搬弄被视为“知识”,东拉西扯的几句瞎掰被当作“情感”,将八杆子打得着或打不着的东西凑成一堆被看成“广博”。这样的图书,几乎占据了图书销售市场的主流。远的,有安妮宝贝;近的,有安意如,以及这部《锦瑟无端五十弦——古典音乐的清韵梦影》的作者倾蓝紫。

但我并非完全否定这部《锦瑟无端五十弦》。事实上,我非常赞赏这部书的编辑的思路。看得出,编辑的原意是希望借助一种非常文学化的手法,用优美的散文来介绍、解读古典音乐中最优美的那些篇章。思路完全正确,只是,找错了作者。

首先,倾蓝紫的语言根本不过关。她说唐代诗人张若虚:“他一生只写过两首诗,而这首《春江花月夜》,让他成千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她说孔子:“在独自做兰的这里,他如桃李下自成蹊。”她说《阳春白雪》:“我只听得天上的织女飞针走线,趁着数瓴春雪未全融,织女们急急织雪成白苎,采粉揉蓝为它酿上春色,正好那寻芳陌上花如锦,用春风翦草作一匹碧绸,拉迢迢春日束几把丝线,再配上春雨浥过的花锦作一件三月美人的罗衣,等四月天的裂帛后,好让五月的绣女为六月的衮衣堆花浮绣几十斤。”这种病句连篇、叽叽歪歪的句子,怎么看都像出自初中小女生之手。

其次,倾蓝紫古典文学的根底实在令人无法恭维。她说刘宋诗人陶渊明:“他在醉眼朦胧之中,从一朵菊花之上看见了文人的天堂。”她说伯牙:“于是,学成了移情大法,而成为一琴操妙手。”这样的描述,让我实在怀疑她究竟看没看过《桃花源记》?懂不懂什么是“操”?

最要命的是,倾蓝紫对音乐也十分外行。例如,如泣如诉、凄凉孤寂的《二泉映月》,显然被倾蓝紫误解为描绘月下美景的名曲,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而如今我喜欢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二泉映月》,宏大的人间之上有渺小的月,照见梨花也照见初生的婴儿,照见山川亦照见濒死的流浪人。那月光,一山一山抚过山的裙褶,一水一水拉动水的裙裾,一泉一泉点亮夜的眼睛,一人一人暖过众人的心寒……”

又一个误人子弟的半吊子。这就是我的评价。(2009年9月26日星期六17时13分改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