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绍坚
黄绍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67
  • 关注人气:17,2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地通天一枝笔,请看依傍是何人?”

(2007-12-14 11:43:14)
标签:

学习公社

无法直面的人生

鲁迅传

分类: 随手翻翻(图书评论)

“绝地通天一枝笔,请看依傍是何人?”

——夜读《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有感

黄绍坚

 

四周的夜渐渐深了。月牙儿露出一丝惨白的苦笑,无奈地看着白日的生机一点点地飘逝。寒风不知从何处渗出,在天地间浩然游荡,正四处追杀着最后一缕暖意。一片被风儿扯落的花叶,无聊地打着空旋,掠过窗口,转眼间就被黑暗吞噬。又一片花叶落下,执著地被融进夜色里。连秋虫也失去了哀鸣的兴趣,一头扎进地底,营造它的安乐窝去了。到处只剩下沉寂的统一。

静听天籁,却仿如忧郁的提琴,任寒风之弓,在丛林之弦上奏着烦闷的乐曲。海上波涛的单调的起伏,更是催人昏昏欲睡。随手翻开的书页,竟是阮籍的《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天气预报里说:寒潮又来了。

我却一直疑心我的所感并非全是“天寒”的造化,而是“心寒”的缘故。从一翻开《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起,这团阴霾的气氛便笼罩周边,并渐渐扩散开去,内而入心髓,外而罩天地。庄子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莫非就是这种感觉么?

性格组合论虽然早已褪去时髦的鲜艳,化作了凡人的常识,但用崇高的字眼编织的夺目的光环,仍时常眩晕世人的双眼,使人忽视了光环里的真身。少男少女们一心眷恋着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那份缠绵,有几人注意到她“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的泣血含泪的倾诉,有几人体会过她“时人无不笑之”的再嫁的尴尬?七尺男儿击节赞叹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又有几人注意到他“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寂?从小,我们就见惯了鲁迅作为一名“骨头最硬的战士”的形象,但又几曾像《无法直面的人生》的作者王晓明那样,去品味鲁迅的寂寥,去体会鲁迅的无奈?

无疑地,王晓明是最懂鲁迅的人之一。“(鲁迅)他这一生,从他稍懂人事的时候起,就不断陷在处处碰壁的困窘当中……他不断地夺路而走,却又总是遇上新的穷途和歧路……因此,人生的种种滋味当中,他体味得最深的,正是那种从仿佛的生路上面,又看见熟识的穷途时的幻灭,那种从新找来的光明背后,又发现旧有的黑暗时的悲哀。”呜呼!沙漠中精疲力竭的孤独的旅者,正是丝绸之路的开拓人。战斗中抵抗到最后的孤独的战将,才是最纯正的勇士。在幻灭的时代和悲哀的心境中,仍坚持掷出“匕首和投枪”的人,所以成了鲁迅。

记得清人袁枚曾作《卓笔峰》诗:“孤峰卓立久离尘,四面风云自有神。绝地通天一枝笔,请看依傍是何人?”

是耶?非耶?

呜呼!天更黑,风又起。(1998年1月4日21时2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两本乾隆传记
后一篇:猴子与老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