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天山古道——花谷道西线徒步功略
(2008-11-04 12:09:31)
标签:
徒步天山古道旅游 |
分类: 花谷道文集 |
有关花谷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唐代的《西州图经》:“右道出蒲昌县界,西合柳中,向庭州,丰水草,通人马”。
对花谷道的具体走向,史学界至今未有定论。近年出版的《吐鲁番史》认为,花谷道应沿鄯善坎儿其河北行,经木垒而达吉木萨尔。
对照地图,我们发现沿坎儿其河北行至木垒的线路分为东、西两线:东线基本沿坎儿其河东侧支流公木艾格孜河上行,翻越阿克古勒达坂(阿克古勒,维吾尔语,白色的花朵)进入木垒境,再沿木垒河上游的冬公河顺流而下,即可抵达木垒县城。2005年五一期间,西北偏西和天山下的戈壁两人走的就是这条线。西线则沿坎儿其河西侧支流台木哈达河上行,翻越博依勒克达坂进入木垒境,再沿木垒河上游的台然河下行,也可抵达木垒县城。
2006年5月1日-6日,我们一行18位驴友,完成了花谷道西线的探路穿越行动。具体行程如下:
5月1日晨,乘坐鄯善县调派的考斯特中型客车出发,中午2时左右抵达木垒县城,午餐后离开县城,沿木垒河边的简易公路向山区进发。这条路据说是木垒林场修的,路况很差,更适合越野车、卡车或底盘比较高的中巴车通行。在距林场收费站约1公里的地方,司机不愿意走了,我们开始下车沿公路步行,数小时后抵达石仁子森林公园度假村。度假村紧邻木垒河畔,只有一排平房,房前是一个很大的水泥院落。这个水泥院落成为我们的一号营地。
5月2日离开度假村,继续沿公路南行。不久来到一个岔路口,东侧这条通向阿克古勒达坂,向南则通往博依勒克达坂。
我们继续向南。在查干布特河与台然河交汇处,我们离开公路进入台然河谷。查干布特河是一条东西向的河谷,2005年,我们一行8位驴友,就是经这条河谷,翻越大顶达坂,完成了移摩道的探路活动。
沿台然河至达坂这段路,直线距离约8公里,马道非常清晰,河水也不太宽,基本上不用脱鞋就可以过去了。
在距博依勒克达坂约一公里处,天气突变,开始是毛毛细雨,紧接着又变成了鹅毛大雪。我们选择一座山崖下的羊圈紧急扎营。
5月3日,离开羊圈向达坂挺进。一夜大雪,足有20公分厚,四周浓雾迷漫,能见度只有10-20米,马道完全看不见了。我们避开谷底的深雪,沿左侧的山脊上行。
博依勒克达坂海拔3287米,是东天山的分水岭,也是鄯善、木垒两县的分界线。达坂南侧就是坎儿其河上游支流琼塔什河。河谷中有两处断崖,难以通行。从地图上看,马道呈S型绕过了这两处断崖。因为天气原因,我们找不到正确的路,第一个断崖,我们借助绳索的保护安全度过;第二个断崖,需要从东侧的隘口绕过去。这个隘口,因为是北归。寒风两人探明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北风达坂”。
越过“北风达坂”后,天色已晚,我们选择了一座宽阔的羊圈做为三号营地。
全天徒步直线距离约7公里。
5月4日-5日,继续沿河谷西南行。在色斯克河谷交汇处,有一个很小的山洞,洞口绑着很多五颜六色的布条,显示了原始萨满教的遗风。马道在这里也分岔了,切记不要向西进入色斯克河谷,那是个死胡同。应该选择继续南行的马道,数百米后马道脱离河谷,向西进入一个袖珍盆地,绕了个小湾后来到克其克布拉克。克其克布拉克是一眼泉水,非常清澈。泉眼旁是一条由南向北进入坎儿其河的无名支流。
沿着这条无名小河逆流而上,经过马合苏木的羊圈后,沿途会遇到两个岔路,一个在羊圈的旁边,另一个在前方约1公里处,沟口有一道石墙,千万不要理会这两个岔路,继续南行,基本走到小河的尽头时,向右进入一个西南-东北走向的宽阔山谷,约3公里即可抵达苦木达坂。苦木达坂,是沙子达坂的意思,翻过达坂,进入一条干涸的山谷,沿着山谷先向南,再向东一路狂奔,出山谷就是修因路克。修因路克,也叫韭菜路克,因为这里可以采摘到野韭菜、野葱而得名。修因路克也是木沙老人的羊圈,羊圈旁的山坡上有一眼四季不断的泉眼。
因为在苦木达坂迷路,耽误了一天,所以木沙老人的毡房是我们的五号营地。
5月6日。修因路克同样有个岔道,一条路向东走到坎儿其河后,就无法通行了。正确的线路是向南越过山梁,沿盘山马道下到沟底,然后向东南方向行进约5公里后,进入坎儿其河谷。沿坎儿其河南行约5公里,至由库尔坎儿其。这里有一户维族人家,有大群的羊、果园、菜地、凶猛的狗以及两个美女,其中一个叫克拉玛依。
从由库尔坎儿其到坎儿其水库,直线距离约10公里,但是据说河水很大,难以通行,我们选择西面一条拱型线路迂回,约15公里后走出山谷,在水库旁与鄯善方面接应人员胜利会合。
特别提示:本条线路距离较长,约100公里,如果车辆好的话,北面可达度假村,南面可达由库尔坎儿其,使实际徒步距离缩短至80公里左右。另外,就是沿途岔路口较多,很容易走错路,在一些关键点需要特别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