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百年武汉大事记之二——湖北省 武汉志(1840-1985)
(2011-08-21 16:02:35)
标签:
杂谈 |
地貌
武汉市地形的特征,大体归纳有3个形态:
山脉环绕的盆地
地壳的升降运动控制境内山丘剥蚀形态的演化,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造成多级剥蚀夷平面,有三级山顶剥蚀面(55~80米、100~160米、200~250米)和一级岗状平原剥蚀面(30~40米)。
【地貌形态类型】
武汉市按地貌形态划分,见表。(表9)、(图5、6)
图5武汉市地貌图 |
图6武汉市地势图 |
表9
地貌形态 |
面积(平方公里) |
占比(%) |
海拔高度 (米) |
相对高度 (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 |
海拔(米) |
面积(平方公里) |
坐落 |
||
蛇山(又名黄鹄山、江夏山、黄鹤山、紫竹岭、石城山、高观山、高冠山、长春山、金华山、灵山) |
85.1 |
1.14 |
武昌城区中心 |
||
螃蟹岬 |
57.O |
O.07 |
武昌沙湖西南 |
||
小龟山 |
64.6 |
O.12 |
武昌沙湖南 |
||
狮子山 |
68.7 |
O.41 |
武昌东湖西 |
||
洪山(又名东山、象山) |
115.3 |
120(公顷) |
武昌中南路北 |
||
珞珈山(又名罗迦山、落驾山、罗家山) |
118.5 |
O.45 |
武昌东湖西南 |
||
胭脂山 |
49.1 |
长1.06公里 |
武昌蛇山北 |
||
花园山(又名崇福山) |
45.8 |
长O.9公里 |
武昌城区北部 |
||
马房山 |
61.4 |
O.18 |
武昌洪山南 |
||
桂子山 |
57.5 |
0.30 |
武昌广阜屯 |
||
伏虎山 |
61.7 |
O.56 |
武昌卓刀泉 |
||
得胜山 |
60.3 |
O.21 |
同上 |
||
关山 |
71.4 |
O.60 |
武昌关山路 |
||
凌家山 |
57.0 |
O.42 |
武昌关山南 |
||
磨山(又名磨儿山) |
116.3 |
1.20 |
武昌东湖南 |
||
花山 |
83.3 |
O.52 |
武昌严西湖东 |
||
白羊山 |
104.O |
O.15 |
武昌青潭湖南 |
||
鸡笼山 |
147.3 |
O.15 |
同上 |
||
常家山 |
101.8 |
O.22 |
武昌严西湖南 |
||
三百里南山 |
89.3 |
O.28 |
武昌东部 |
||
三百里北山 |
101,4 |
O.85 |
同上 |
||
|
|
|
|
|
|
|
|||
山 |
海拔(米) |
面积(平方公里) |
坐 |
长山 鼓架山 封都山 猴山 来望山(又名茅王山,南望山) 喻家山 风筝山 团山 夹山 阜家山 大山 袁家山 大鱼山 吹笛山 马鞍山 巴家山 赵龙山 刺山 庙湾山 黄梅山 载家山 黄家山 吕台山 |
114.O 120,3 65.6 68.O 139.O 149.4 72.1 69.7 61.2 81.3 81.5 60.4 112.9 74.9 135.5 116.6 102.2 74.4 100.6 79.4 77.7 69.1 106.7 240.37 136.0 123.0 125.O 100.3 |
1.41 0.30 0.12 0.10 0.85 1.89 0.39 0.15 0.30 O.21 O.22 O.36 O.5l O.24 O.81 O.25 O.28 O.12 O.20 O.18 O.06 O.09 O.48 |
武昌严西湖西 同上 武昌严东湖南 同上 武昌洪山西南 武昌东湖南 武昌东湖南 武昌喻家湖西 同上 武昌东湖南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武昌喻家湖东 武昌马鞍山东 武昌巴家山北 武昌赵龙山东 武昌巴家山东 武昌刺山东 武昌黄梅山东 武昌吹笛山东 武昌石门峰北 武昌王家店东 |
九峰山其中: |
|
||
|
24(公顷) 10(公顷) 29(公顷) |
|
|
|
|
|||
山 |
海拔 (米) |
面积(平方公里) |
坐 |
石门峰 大长山 父子山 青山 楠姆山 营盘山 青山凤凰山 白玉山 周家山 青山狮子山 石山 祖坟山 白浒山(又名白虎山) 龟山(又名大别、翼际、梁城、鲁山) 磨子山 扁担山 锅顶山 仙女山 米粮山(又名女郎、美娘、禹粮 汤家山 凤栖山(又名凤凰山) 纱帽山 吴家山西头 吴家山东头 睡虎山 |
140.O 117.O 102.O 124.O 141.9 111.3 113.7 62.7l 34.9 61.5 61.75 46.9 61.43 60.4 56.9 66.7 149.8 90.02 59.9 101.7 112.6 105.3 91.3 91.O 原44.9现42.9 39.8 70.18 68.20 56.OO |
72(公顷) 100(公顷) 21.8(公顷) 19(公顷) 0.75平方公里 O.75 1.20 0.06 投影10.2 投影30.OO 投影14.40 投影25.6 投影52.OO 投影32.OO 投影27.OO 投影57.OO 投影O.50 原43.5(公顷) 现29.5(公顷) 0.038 O.32 O.24 O.18 O.25 O.45 4.2(公顷) 3.0(公顷) O.32 O.12 |
武昌吕台山东 武昌严东湖南 青山区青山镇 青山港东 红钢城东北 红纲城东 同上 同上 红钢城东北 红钢城南 红钢城东 红钢城东北 汉阳城区东北 汉阳西龙阳湖北 同上 同上 汉阳琴断口 同上 汉阳西龙阳湖南 汉阳北城巷东 汉南区东端 东西湖区东南部 东西湖区东南部 东西湖区柏泉农场 |
|
|
|
除以上3列成片丘陵之外,在武汉市郊县垄岗、平原地带还零星散落着若干孤丘。有武昌县南部的湖河丘岗、东北的豹湃丘岗、汉阳县南部的侏儒丘岗和新洲县南部的阳逻丘岗等,海拔为60~120米,多为泥盆系石英砂岩山体,山顶浑圆,周围为第四纪堆积物所覆盖。(表10)
平坦平原大部分系由长江、汉水及其他支流泛滥淤积而成,沿江河两岸和湖泊的周围展布。地面平坦开阔,略有倾斜,地面标高一般18~24米。地貌形态表现为江心洲、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阶地台面,在城区内均属堆积阶地类型。在堆积形式上,则以内叠阶地为主,仅辛安渡一带表现为上叠阶地。
漫滩及江心洲地面平坦,系由河床两岸展布的沙质、沙壤质冲积物所构成,又称冲积平原。其中高亢河漫滩(包括江心洲滩),枯水季节时,地下水位偏低,多辟为旱地;而低洼河漫滩(包括湖滩地),系由淤泥质湖积物构成,又称湖积平原,常年地下水位偏高,多辟为水田,大都属围垸垦区。
表11
土地利用状况 |
面 |
占总面积% |
|
|
|
|
气候
据汉口、武昌县、汉阳县、黄陂县和新洲县气象台(站)的资料显示,武汉市1951~1990年平均气温在16.2~16.7℃之间,≥0
C的总积温为5 938~6 107℃≥10℃的活动积温为5 207~
圈7武汉市气候圈
【气温】
月平均气温冷在1月,3.1~3.9℃;热在7月,28.2~29.1℃:4月为16~16·6 lC,10月为17.4~18℃。据汉口1951~1994年的月平均气温统计资料记载:1~7月为升温型,每月以2~6℃递增;8~12月为降温型,每月以4~6℃递减。(表12)
表12
月份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年平均 |
年较差 |
气温(℃) |
3.1 |
|
10.0 |
16.3 |
21.5 |
25.7 |
28.8 |
28.3 |
23.3 |
17.5 |
11.2 |
|
16.3 |
25.7 |
汉口1907~1985年,极端最高温达41.3℃(1934年8月19日),其间≥39.0℃有15年,最小值35.2℃(1954年8月14日)。(表13)
表13
时段 气温 |
1907~1950年 |
1951~1960年 |
1961~1970年 |
1971~1980年 |
1981~1988年 |
|
41.3(1934.8.10) |
39.4(1951.8.8) |
38.7(1967.8.29) |
38.8(1978.8.3) |
38.5(1988.7.15) |
|
|||||||
|
地面温度(℃) |
地中温度(℃) |
|||||
地区 |
平均 |
最高 |
最低 |
5厘米 |
10厘米 |
15厘米 |
20厘米 |
|
|
|
-22.1 -20.O -18.6 -15.5 -18.O |
|
|
|
|
|
|||||||
深 |
年平 |
四季变化(℃) |
月极端值(℃) |
||||
(厘米) |
均(℃) |
冬(1月) |
春(4月) |
夏(7月) |
秋(10月) |
最高(月) |
最低(月) |
|
|
|
|
|
|
28.2(8) |
|
26.1(8) |
|
||||||
23.6(9) |
|
||||||
20.7(10) |
|
|
|||||||
年 |
初霜(日/月) |
终霜(日/月) |
无霜期(天) |
||||
|
平均 |
最早 |
平均 |
最迟 |
平均 |
最长(年) |
最短(年) |
1904~1950年 |
18/11 |
15/11 |
17/3 |
26/3 |
204.5 |
247(1951) |
234(1950) |
1951~1980年 |
12/11 |
22/10 |
17/3 |
8/4 |
238.7 |
272(1962) |
211(1968) |
1951~1970车 |
14/11 |
24/10 |
18/3 |
8/4 |
204.2 |
272 |
211 |
1961~1970年 |
11/11 |
24/10 |
24/3 |
8/4 |
232.7 |
272 |
211 |
1951~1990年 |
10/11 |
22/10 |
14/3 |
8/4 |
241.3 |
272 |
211 |
【日照】
其最高值在8月,达59%~67%;最低值在1月,仅35%~42%。在农作物、蔬菜生长的旺盛季节,光照充足丰富,达1 307~1 429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0%左右。在地理分布上,东西湖区、汉阳县的西部、黄陂县的西北部和新洲县为高值区;武昌县纸坊镇至金水一带为低值区,但光照条件尚属优越,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表17、18)
表17
月份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
124.6 |
111.7 |
121.5 |
146.8 |
11.8 |
1 2.6 |
14.6 |
14.4 |
10.9 |
|
|
|
113.8 |
174.8 |
204.5 |
|
264.5 |
192.5 |
175.1 |
148.9 |
137.1 |
2059.4 |
|||||
|
|
|
|
|
|
|
|
43 |
表18
月份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武汉 |
117.1 |
96.7 |
126.5 |
143.7 |
184.5 |
187.4 |
240.1 |
252.2 |
192.6 |
164.1 |
141.8 |
120.4 |
1 967.0 |
重庆(沙坪坝) |
|
50.6 |
|
122.1 |
116.5 |
129.2 |
207.9 |
220.1 |
124.5 |
|
|
|
1244.7 |
杭州 |
125.3 |
98.2 |
122.7 |
136.3 |
166.5 |
138.4 |
214.9 |
231.7 |
157.7 |
161.0 |
142.4 |
126.5 |
l 821.6 |
【降水】
毫米,冬季为97~130毫米,春季为365~442毫米,秋季为216~229毫米。南部春雨多,北部春雨少。黄陂县的蔡店春雨少,有利于春花水果的开花结果,尤其是北纬31度以北的黄陂县北部山区,其雨热条件与无锡市相似,比位于南部的武昌县优越。
土壤含水量
表19
地区 |
多年 |
4~10月 |
四季降水量 |
||||
|
均值 |
降水量 |
占全年% |
春 |
夏 |
秋 |
冬 |
武昌县 |
1 279.2 |
|
|
|
|
|
|
汉阳县 |
|
|
|
|
|
|
|
汉口 |
|
|
|
|
|
|
|
黄陂县 |
|
|
|
|
|
|
|
新洲县 |
|
|
|
|
|
|
|
汉南区 |
|
|
|
|
|
|
|
表20
地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
一8.0 |
—3.3 |
|
|
—3.9 |
|
—78.2 |
—90.8 |
—61.6 |
|
~17.4 |
—27.1 |
—246.1 |
|
—8.3 |
—3.0 |
|
—2.3 |
|
|
—63.7 |
—82.3 |
62.7 |
—25.9 |
—19.2 |
—30.6 |
一213.4 |
|
— 20.7 |
|
|
|
|
|
—10.78 |
—120.6 |
86.7 |
—41.1 |
—21.0 |
—28.4 |
|
|
—8.8 |
—3.4 |
—6.8 |
|
—9.8 |
|
一56.9 |
一117.3 |
—83.0 |
—39.8 |
—34 |
—41.8 |
一418.1 |
|
— 28.8 |
—4.4 |
|
|
|
|
—42.1 |
一95.5 |
—67.8 |
—27.0 |
—26.8 |
—33.3 |
一282.0 |
【风能】
风对城市空气污染有扩散稀释作用。武汉市大气污染有两个中心:一是汉口;二是武汉钢铁公司工业区,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特别是微风季节,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极为不利。据1951~1985年风向资料分析:春季(4月)多偏北风,风向频率为12%;夏季(7月)盛行西南风,风向频率为9%;秋冬季多东北风,风向频率达17%~18%。(表21、22、23)
表21
风速 |
汉 |
武 |
汉 |
黄 |
新洲 |
|
|
|
|
|
|
|
|
|
|
|
|
|
|
|
|
|
|
表22
年月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风向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南 |
西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偏北 |
频率% |
18 |
19 |
16 |
12 |
10 |
9 |
10 |
14 |
18 |
17 |
20 |
20 |
14 |
表23
年月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
17.0 |
18.1 |
19.1 |
19.O |
17.O |
16.O |
15.7 |
14.4 |
15.4 |
15.4 |
13.4 |
14.O |
19.1 |
|
26.9 |
26.4 |
27.9 |
24.1 |
27.9 |
25.7 |
27.8 |
24.2 |
19.6 |
22.8 |
21.3 |
23.2 |
27.9 |
【地方小气候】
表24
气温高度 |
海拔高度(米) |
(山峰高704米)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此表摘自1985年1月在黄陂县大福寺地区考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