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历代歌颂黄帝的诗词
(2017-07-02 22:08:02)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新郑历史文化研究 |
弹 歌
〔上古〕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注: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艺文志》:“歌曰:刘勰《文心雕龙》云: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又曰:《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注:黄,黄帝也。”
黄帝赞
〔三国〕曹 植
少典之子,神明圣咨。
土德承火,赤帝是灭。
服牛乘马,衣裳是制。
氏云名官,功冠五列。
(见清乾隆四十一年间《新郑县志·艺文志》,又见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
黄帝赞
〔晋〕曹 毗
轩辕应元期,功能总百神。
体炼百灵妙,气含云露津。
掺石曾城岫,铸鼎荆山滨。
豁焉天扉辟,飘然跨腾鳞。
仪辔洒长风,褰裳蹑紫宸。
【说明】
曹毗,字辅佐,晋时豫州谯人。生卒年不详,晋元帝建武初元时在世。少好文籍,善为辞赋。历官郎中、太常傅士、下邳太守、光禄勋等,有文集15卷行世。
本诗选自唐徐坚辑《初学记》第9卷。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徐育民主编《炎黄汇典·诗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又见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
黄帝赞
〔晋〕挚 虞
黄帝在位,实号轩辕。
车以行陆,舟以济川。
弧矢之利,弭难消患。
垂衣而治,万国义安。
【说明】
本诗见于于右任《黄帝功德记》。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徐育民主编《炎黄汇典·诗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又见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
大隗晴岚
〔唐〕姜分司
清风閟珠宫,春峰随莲朵。
鹤驾不归来,洞门为谁锁。
【说明】
作者姜分司,唐朝人。
本诗选自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徐育民主编《炎黄汇典·诗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拜 祖
〔唐〕李 白
始祖黄帝居中天,中天一柱具茨山。
唐人文明古圣地,来此拜谒念祖先。
【说明】
具茨山,在河南省新郑市,关于黄帝传说颇多。
本诗载《黄炎二帝考略》,未见李集出处,详其语意,当系后人附会假托,姑存之备考。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徐育民主编《炎黄汇典·诗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广成子
〔唐〕吴 筠·华阴人
广成卧云岫,缅邈逾千龄。
轩辕来顺风,问道修神形。
至言发元理,告以从杳冥。
三光入无穷,寂默返太宁。(见《全唐诗》,补)
(见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艺文志》)
大隗层峦
〔元〕徐明善
碧嶂蒙蒙翠欲流,雨收石澑泻林丘。
日光冷射层峦秀,云气晴薰古洞幽。
访道轩辕遗迹旧,至人大隗有神留。
恍如远眺匡庐景,拟欲巢松最上头。
(见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说明】
作者徐明善,元德兴人,有《芸谷集》。
大隗晴岚
〔明〕柴栴·新郑人
一抹青山入画屏,轩丘层岫插长空。
满倾玉斝歌金缕,剩有烟云净晓风。
(见清顺治年间《新郑县志·艺文志》)
白龙湫黑龙潭
〔明〕陈大忠·新郑知县
大隗峰上两潭湫,传有龙分黑白游。
旱济神功桴鼓捷,应知帝泽至今流。
(见清顺治年间《新郑县志·艺文志》)
具茨山
〔明〕阮汉闻
兹山盘郑郊,络绎连嵩门。
西南开黛色,暖暖迎朝暾。
幽岩隐洞壑,阳嶂资陵园。
冥蒙翠微表,洒落瀵泉喷。
云瑞攒秀崿,林际窥仙源。
上古有真人,身晦道弥尊。
肇来轩后驾,虚心求至言。
鼎成御飞龙,邅回升阆昆。
往牒信可稽,遗墟无复存。
惟有桑榆日,向夕照秋原。
(见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艺文志》)
【说明】
作者阮汉闻,尉氏县人,著有《太冲集》。
本诗即见《太冲集》,又见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徐育民主编《炎黄汇典·诗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风后顶
〔明〕阮汉闻·尉氏人
风后为名相,《握奇经》早传。
何须下元女,已足洗沩川。
文炽从分辙,功高必让权。
若为防五大,旃厦有燕然。
奥矣溱隗坞,骚然木石坛。
天师知害马,民牧几祥鸾。
窟室先春暖,瓶罍计日单。
(见清乾隆四十一年间《新郑县志·艺文志》)
新郑怀古
〔明〕曹
郑国新迁自武公,江山还与昔时同。
溱河水净鲸吞月,隗岭春寒虎啸风。
避暑洞存碑刻废,种花人去御园空。
城西多少先贤墓,狐兔群游宿草丰。
(见康熙年间《新郑县志》)
【说明】
作者情况不详。
本诗选自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徐育民主编《炎黄汇典·诗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竹溪梅月
〔明〕陈大忠·新郑知县
西阳曲径大隗东,避暑丹岩一线通。
夹杂竹梅溪共月,幽共不与众荫同。
(见清康熙年间《新郑县志·艺文志》)
竹溪梅月
〔明〕薛德明
山下溪多竹,潜通饮马泉。
梅岩仙去远,片月自婵娟。
(见清康熙年间《新郑县志·艺文志》)
竹溪梅月
〔明〕王
泉通饮马窟,月满自然山。
不听钧天乐,空歌梅竹间。
(见清康熙年间《新郑县志·艺文志》)
首
〔明〕吕邦耀·河南督学
黄帝采铜处,因山以利民。
至今山上路,只有采铜人。
(见明嘉靖四十六年《襄城县志》)
七迷处
〔明〕吕邦耀·河南督学
东从填山谷,谁知道者栖。
若非逢牧童,七圣至今迷。
(见明嘉靖四十六年《襄城县志》)
大隗晴岚
〔清〕刘
有熊肇域此山隈,间气嶙峋接上台。
曙色不随尘世去,晴岚日日带云裁。
【说明】
作者刘耀,字光宸,清顺治朝官吏,新郑人。
本诗选自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徐育民主编《炎黄汇典·诗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度大隗山
〔清〕沈
石密初无径,林开忽有天。
松杉高蔽日,枳棘暗藏烟。
金鼎仙人灶,丹砂玉水泉。
崆峒原不远,笙鹤去何年。
【说明】
作者沈荃,清人,著《释堂诗选》。
本诗选自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徐育民主编《炎黄汇典·诗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具茨山行
〔清〕史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