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散文肖复兴老北京 |
分类: 诗文欣赏 |
清末民初,西打磨厂和西河沿、鲜鱼口、大栅栏四条街,成并行齐整的矩形,是前门外四条著名的商业街。西打磨厂的店铺多,曾经非常有名,当年绸布店中和瑞蚨祥齐名的八大祥之一瑞生祥,京城四大饭庄之一的福寿堂,都在这里红火过。齐白石专门买篆刻的刻刀并特别撰写过堂联“君有钳锤成利器,我由雕刻出神工”的“顺兴刻刀张”,专门给清宫军队做军服的永增军装局,日本人在京城特意办的明治糖果公司,也都开设在这里。
至于说当时名噪一时如福兴楼饭庄、恒济药店、天乐茶园、万昌锡铺、三山斋眼镜店、泰丰粮栈,还有叫上名和叫不上名来的年画店、刀枪铺、胡琴作坊、铜铺铁厂豆腐店,大小不一的安寓客店,还有铁柱宫、火神庙那些儒道杂陈的大小庙宇,以及京城最早的民信局,都鳞次栉比地挤在这里。只要想一想西打磨厂东西一共一里半长,居然能够挤满这些店铺,就足可以想像当年这里的香火鼎盛,吃喝玩乐,诗书琴画,外带烧香拜佛,在这样的一条胡同里都解决了。
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的得意弟子董德懋私人诊所,也开设在这里。京城一句有名的歇后语:打磨厂的大夫———懂得冒儿呀,就是从这儿来的。前年有个写大栅栏的电视剧,贬斥人家董大夫,董大夫的后人不干了。董大夫高寿,一直活到90多岁,我小时候见过他,穿西装,行中医,住小楼,坐轿车,为人和蔼,举止儒雅,非同寻常。西打磨厂最有名的,应属粤东、郢中、临汾、宁浦、江西、钟祥、应山、潮郡八大会馆了。其中最有名的是粤东会馆,粤东会馆最早在广渠门,当年袁崇焕被诬杀,头颅就埋在那里。广东同乡嫌那里小,出资迁到西打磨厂占地两亩,盖了这个粤东会馆,后又出资在宣武门南横街占地6亩盖了第三处粤东会馆。这里的粤东会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曾经在这个粤东会馆里住过21年,一直到去北大荒。虽然,上述的许多地方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粤东会馆还在。如今广渠门的没了,南横街的拆了,只剩下这个硕果仅存,谁还会在意它的价值?
前几天,我特意到西打磨厂看看,董德懋诊所的二层小楼已经出租给外地人,经营水果和日用百货。清末建的民信局那洋式的小楼,地震那年二层楼塌了,后接上的一层,接缝明显,像是历史的断层一般,给人们醒目的提示。粤东会馆当年建馆时立的石碑还在,成为了盖小房的“垫”基石。
老街坊站在大街上,指着院子大门口房檐上的铁钩子问我:你知道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吗?我还真不知道,也从来没注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一溜儿生锈的铁钩子,间隔半米左右排列在那儿。老街坊告诉我:这是挂灯笼用的,从过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各式各样的灯笼,挂满一街,辉煌的场面,一点儿不亚于大栅栏和灯市口的灯会。
快过年了,老街坊想起了那时的情景,又问我:知道什么叫放盒子吗?我才知道放盒子就是放礼花和鞭炮,架起架子,六角形的大盒子一层一层地码上去,再把架子挂起来,第一层是礼花,第二层是花炮,第三层是人物……点燃起来,一层层飞上天空,呈现缤纷的情景。如同这样放盒子的民俗再也见不到了一样,关于西打磨厂的许多场景和情景也都再也见不到了。流年暗换南北人,老眼闲看往来路,老街像是历经沧桑的老人。
作者: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