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法国作家科幻作家凡尔纳的名作。
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是它曲折、离奇的情节。
1864年7月26日,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一行人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航行,他们在一只鲨鱼的肚子里发现了一份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在北纬37度11分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因为海军部拒绝前往救援,爵士就偕同妻子海伦、表兄麦克纳布斯少校、船长约翰"门格尔、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罗伯尔和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巴黎地理学会秘书雅克"巴加内尔因为粗心,搭错了船,成了船上的新成员。
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却始终没有发现大不列颠号的踪迹。巴加内尔提醒大家,文件有可能是从美洲大陆某条河流投下的。于是,爵士、少校、巴加内尔、罗伯尔和三个水手开始了横穿美洲大陆的探险。他们经过阿罗加尼亚首都后、安杜谷火山、内乌康河、科罗拉多河、判帕草原区、盐湖、独立堡、瓜米尼河、塔巴尔康山、坦秋尔山,到达大西洋岸边的马达那斯角,也没有发现格兰特船长的消息。
这次探险,充满了神奇。他们看到了火山喷发,经历了地震、干渴、暴雨、洪水、雷火,还曾被狼群攻击、鳄鱼包围,罗伯尔甚至从兀鹰爪下得以逃生,幸好大家都安然无恙。这次探险途中,他们结识了巴塔戈尼亚人塔夫卡,正是他救了罗伯尔的命,也正是因为他做向导,一行人才逢凶化吉。
困在洪水围困的树上,巴加内尔突然想到,他们理解错了文件的内容,大不列颠号应该是在澳大利亚。于是,邓肯号又从大西洋出发,经过透利斯探达昆雅群岛、好望角、阿姆斯特丹群岛、开普敦、灾难角,到达百奴衣角。在百奴衣角一个庄园主家里,他们遇见了大不列颠号的水手长艾尔通,此人声称格兰特船长应该是在澳大利亚大陆。于是,一行人再次兵分两路,爵士、少校、地理学家、船长、海伦夫人、玛丽、罗伯尔和一个管家、两个水手横穿澳大利亚大陆,邓肯号则在墨尔本海域接应。
本以为会很顺利的澳大利亚之旅却充满了艰险。原来,格兰特船长根本不在澳大利亚大陆,艾尔通撒谎了,他其实是一个土匪头子,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抢劫邓肯号去做海盗。虽然爵士等人发觉了艾尔通的身份,摆脱了土匪的威胁,但他们相信他们失去了邓肯号。一行人决定搭一艘货船到墨尔本,然后回欧洲,货船却在中途遇风搁浅,大家做了一个木筏,漂流到了新西兰岛,落入野蛮的毛利人手中,面临被杀死的厄运。逃脱后,他们意外地和邓肯号重逢,他们原以为邓肯号已经变成海盗船了呢。原来,因为地理学家正潜心思考问题,在替爵士给邓肯号大副写信时,把“澳大利亚”写成了“新西兰”,结果,拿着信打算抢劫邓肯号的艾尔通反而成了俘虏。没有找到格兰特船长,大家失望地返回欧洲。途中,要把艾尔通流放到一个无人小岛玛丽亚泰勒萨上,结果,却在岛上发现了格兰特船长。原来,该岛的法语名字是“达抱岛”,求救文件中的这个单词被海水腐蚀了,大家先猜测它是巴塔戈尼亚,后来又猜测它是澳大利亚,所以才有这许多波折。竟然忘记了这个岛的另一个名字,地理学家十分惭愧。
回到欧洲后,玛丽和门格尔船长举行了婚礼,巴加内尔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不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也非常精彩,尤其是地理学家和少校两个人,一个博学、粗心,一个寡言、沉着,被展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十分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性非常强。书中,各种地理知识、动植物知识、历史知识俯拾皆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把航海、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新西兰描写得引人入胜,绮丽无比,让读者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不得不叹服作者知识之渊博。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不可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