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日 关于印度“阿三”
(2008-06-29 10:05:11)
标签:
杂谈情感足球 |
分类: 2006年过去时 |
11月1日
正解有几种:
1.老上海印度巡捕的袖子管上有三条白道,类似少先队的大队长,上海人说的“三条杠”。不同的是红色的“三条杠”靠近肩膀,而白色的“三条杠”在下边袖口上,所以叫他们"阿三"
2.“阿三”是印度巡捕的口头禅。有人说是“I say”,也有人说是“I see”。前者与“阿三”的发音似乎更加接近,不过洋泾浜英语往往发音不准,所以不见得成立;倒是“I see”的意思到跟“Yes-sir”差不多,比较符合印度巡捕作为打工仔的身份对老板唯唯喏喏的模样。
3.上海租界当局从印度进口锡克人充当巡警、狱警与交通警,上海人蔑称他们为阿三,说印度人是亡国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于西捕和华捕列第三位,所以叫"阿三".
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告戒:不要随便给别人绰号,殊不知起绰号正是上海人的自古传统,从"印度阿三"彰显出上海人在起绰号方面的丰富想象力!有的时候代名词还比真名好用,初高中时代的同学称呼到现在我们还在用呢,叫徐隽一声“民工”,他居然还有反应的,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