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4日 后世界杯时间
人们有个习惯性的思维,世界杯之后你们播体育的应该闲了吧,朋友们如此想,父母亲戚也如此想,可是说真的,非但没清闲,反倒变本加厉的更忙活起来.世界杯结束了,但我的工作状态并没有结束,估计到8月底欧洲各大联赛开赛之前,也许这种状态还将延续。
世界杯后忙于各种各样的常规节目,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整理一下前一段的心情,总算有个机会好好收拾一下。回忆过去的一个多月,每天都要参与制作的快评节目我真的不是太在乎,因为稿子不是我写的,我只是说人家的观点和表达人家的心境,我是“傀儡”、只是一个说话的工具,以前长啸也一样,我不屑于这样的在镜头上出现的方式,如果以后我继续做这档节目,那我就要参与写稿或者干脆张口就来。世界杯期间最在乎的是自己解说的比赛,计算了自己解说的场次,一共是24场,24场球中起码有20场都是好球,可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的进步和突破,也没有太兴奋太痛快的感觉,就象是平平淡淡的完成了一项任务,很没劲很无趣,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我失去了自我,我不能按照自己的解说方式来说球,我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风格来诠释比赛。世界杯前频道记者采访我,让我讲讲作为一个年轻主持人将要参与世界杯解说的心情,我说我既希望学习也希望去挑战,我说我要为未来十年做最好的解说而准备,其实准备在四年前就开始了,现在只不过是准备过程中的一个大站而已,而这个大站的停靠我自认为并不成功。倒是作为世界杯后续的德比解说,我可以给自己打出一个高分。
也许是憋闷得太久,这场比赛的前中后我都把自己的情绪调动到了最高点,我从来不回看自己的节目,但我在这场比赛后有个极其自恋的冲动:想把自己在德比战的解说好好再听上一遍,然后刻成光盘珍藏起来。
不想得罪那些写报纸的,但是还是想驳斥一下他们关于德比冷清和低迷的写法,在赛前就用过“冷淡”、“无趣”等等字眼的他们在赛后同样在说着和写着德比如何如何低迷、如何如何惨淡,也许他们更想让自己的报道做到首尾呼应,可是这真的是一场竞技水准和现场气氛都相当不错的比赛,我说了:我们又依稀回到了那个德比的光辉年代。唯一让我遗憾的是我的好兄弟祁宏没有上场,一是因为他的身上流淌过浓烈的“蓝色血液”,二是因为我和他有个约定,是关于他如果能进球的约定,暂时不能说,我会继续等待,等待这份“礼物”何时送出······
还有一份遗憾是因为朱骏的计谋不成,他在赛前的种种的挑衅和造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呼应,使德比的味道仅仅只存在了90分钟,这不是他个人想要的局面,他想要的是让这场比赛的赛前一周、赛中90分钟、赛后一周都是社会的热点、话题的焦点、生活的亮点!所以他觉得没劲是正常的,用上海的流行语说:朱骏是个“要事”的人,要在三国时期他肯定也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大概属相相同的人是会有相通的气息,我和他一样属马所以很赞同他的一些做法,不是说欣赏或崇拜他,至少是在足球领域的理念上我同意他,足球不是90分钟,仅仅看重90分钟,那么就意味着失去关注失去话题失去焦点失去市场失去商机!那么最终你会痛恨足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