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气质导致申花“关门赢球” “劣根”断难改变

(2008-05-13 00:09:03)
标签:

精彩球评

申花

分类: 中国·上海足球

    中超赛过7场,一句话总结申花:“关上家门每场必赢,出了家门一场没赢”。难免有人给申花扣个“窝里横”的帽子,风凉话已经在我耳畔掠过:“看看,小市民就是小市民吧,出了门就没有腔调了!”上海人听惯了这样的损话,大上海人有大上海人的胸怀,我们无所谓话语的尖刻,但客场出现的萎靡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没有优异的客场战绩是不可能成为一支“大气的球队”的,不可能出现“一条腿走路”的冠军,当年根宝提出的“单腿冲甲A”的理论也只是他的一种“减压手段”和自我心理按摩罢了,理论上与实践中都绝不可能出现如此不切实接的“奇迹”。

    技术上和战术上的问题自有专家们去探讨,这个层面我只想说两点:第一,进入对方半场30米区域后的传接和组织,申花确实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条理清晰、目的明确;第二,人员配置和训练体系,申花确实是目前国内最强的,兵源广泛、选择众多。那么,造成申花在“家门外颓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心理问题是一定存在的,那么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呢?试着分析分析。

    我记得,社会学家易中天说过:“上海是中国最像城市的城市”。所以,我认为上海人的优越感很正常,特别是在“家里”的优越感就更正常,因此,上海的球队出现“比赛优越感”也太正常不过了,家里啥都好,场地好、球迷好、灯光好、天气好、一切都舒舒坦坦,吃得好睡得好,赢球多自然,可是,到了人家家里就不同了,嫌脏嫌乱嫌臭嫌土,场地坑洼、球迷谩骂、太冷了、太热了、太累了,所以,没踢好球的心思了,所以,到了“不如上海那么像城市”的地方自然就吃亏了。

    我记得文艺理论家余秋雨说过:“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着上海人。”上海人口仅占全国的1%、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06%的城市,完成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十二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02年上海的人均GDP就已接近50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所以,我认为上海人在外地人眼中的“特殊”正是竞技场上对手斗志与战欲的来源。战胜上海、击败上海人、让上海的球队栽倒在自己的场地上,这些想法在外地的涌动是很平常的,那是为了在上海人身上证明自己的发展步伐。

    居然还有网络写手把上海人归纳为“最不像中国人的人群”:这个归纳我不认同,说大了这是“无端划分民族类别”,说小了,单纯从足球的范畴来说,既然是“不像中国人的人群”,那么是不是就不该参加中国的足球联赛了?!上海人追求先进、时尚、新奇、精致、完善······难道他们该去踢欧洲联赛?这是不现实的。

    回想一下,申花的夏季战役从来就没有打好过,球员怕热;申花在草皮条件恶劣的场地上从来就是低头认栽,球员怕伤;当年郁知非评价某些上海球员:“从地上爬起来还要拍拍身上粘的草,一场比赛下来白色的球衣居然干干净净,太不像话!”上海人精明、踢球时也喜欢耍小聪明,希望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上海人重视自己的外表和形象,拒绝狼狈、拒绝搏杀、拒绝短兵相接、拒绝满身泥水或血染战袍······记得星际争霸游戏特火的时候,有人别有趣味的把上海人比作游戏里的“魔法师”,特长是念咒促使敌方士兵发疯或投降,不需要武器供应,但攻击力很弱!只有在徐根宝时期重用一拨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时,申花才有过一阵“拼世界”的架势,后来呢,成名了成气候了有腔调了,骨子里的“上海气”一旦透出来就很难再掩盖,于是就有了郁知非那番评语。从2000年开始,申花考虑每年引进北方球员来改善“球队种气”,曲圣卿、庞利、张玉宁、肖战波、李玮峰、陈刚、闽劲等都是申花为球队播撒的“新种”。混血能出“好种”,可是,不得不佩服上海的城市魅力以及同化力量,这些被期望用来改善上海足球“种气”的“好种”渐渐的都在优越的训练生活条件下被同化,他们成为了上海城中“优越人群”的一部分,又因为他们背负的是“改善种群”的责任,所以他们的优越感更强烈,甚至超过了那些典型的上海人,张玉宁、肖战波、大头,他们三个人的年薪有多高?在上海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都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于是球踢得越来越“海派”,那“改善球队种气”的责任也就无人再提及了······

    是否城市的某种“妖怪气质”真的使她孕育出的球队也染上了这些邪怪的气质呢?关键时刻的软弱、对客观条件的负面反应强烈、容易抱小团但对大局没有眼力、英雄气短······

    这种在“根子”上存在的弊端被叫做“劣根性”,灵魂如此是很难彻底改变的,我不觉得申花必须去改变什么,上海的城市文明和市民文化已经不可抗拒的渗透到这支球队中,不管是精髓还是糟粕,都是不可抗拒的渗入,只要存活在这座城市中你就必须无条件的接受这些渗透,血液和气息都不可避免的被感染,这是“文化的力量”,最不可阻挡的无形的力量,如果你要改变那么就意味着你临近死亡,因为你将失去合适你呼吸的空气和合适你引用的水源。很好,“关起门来赢球”成为申花的特质,走出家门就给神州大地的老少爷们送点礼,你们不是讨厌咱的腔调、嫉妒咱的富裕吗?

    最后说两句话:

    第一,我是个地道的上海人,写这篇文章是照着镜子写的

    第二,大家得佩服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城市文明,看到成耀东带着一帮上海人在西安的霸气了吗?那是一群被秦文化同化的上海人,他们不富裕、不优越,但是他们具备了“竞技杀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