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比已经死了,那属于上海足球的光辉岁月已然消逝,怀念德比时代的人们,只能借着那场“类德比”来缅怀上海足球过去的黄金年代,是,这是真正的意淫!!申花没有穿上他们的象征色,陕西身上也不见了蓝白间条,球队本体并不想过多纠缠于那属于上海滩的恩怨情仇,比赛踢得很不好看,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上海球迷,你会想起很多往事······
粗扫一眼双方的首发——李彦、王云、赵作骏、沈晗、郑伟、吴彦晨······一支名义上的陕西球队,却是上海人最多的球队;另一边,只有姚力军和孙祥,一支名义上属于上海的球队,却是严重缺失上海人的球队,两支“雇佣军”演绎着所谓“另类”的德比,而这样的比赛,作为上海人的感情是交叉的和无序的,90分钟,我们不能把握自己的情感走向。
是的,“申花”是数年老店,这块匾额是上海城市足球的光标,而店中装潢摆设早已失去沉淀与韵味,就像全聚德里卖起了肯德基、王家沙里搞出了棒约翰,但”申花”毕竟是老字号,无论是谁在主营,他毕竟还叫“申花”,无论主子雇佣了谁来打理店务,他毕竟仍然代表着上海足球的主流。
另一边,那支叫做陕西的球队,他们的历史又何尝没有打上深深的上海足球甚至是申花的烙印呢?01年根宝率队冲A成功,那也是徐大帅在中国职业足坛上最后的成就;02年范大将军领衔史上首次上海滩德比,那次反戈让申花难堪的整年抬不器头;03年,申思、祁宏、吴承瑛终于实现三杰聚首,那一年他们与冠军只差一步;04年,于海、郑涛等小将出世,李彦沈晗挑起大梁,感谢成耀东,球队虽然几乎无米下炊,但他们依然是中超一世的季军;05年是没落的开始、突然间,什么都没了······06年他们连金桥的家都没了,于是,他们披上了狼皮,成为了一群并不具备狼性的西北狼,雇佣军是不可能具备性格的,他们只为了能够活下来、能得到他们应得的报酬、并且时不时燃起些想家的情绪······更何况,一向自命尊贵和细致柔和的上海男人没有任何资质成为一批具备战斗力的“雇佣军”!
“雇佣军”,是英文“惟利是图者”的同义词,中国古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对这类人的生动描述。从古希腊时代开始,雇佣军就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以“战争”和“冒险”为职业,雇佣军是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后果而受雇于任何国家或民族并为之作战的职业士兵······对,即便没有个性,但雇佣军的一项特制是共通的,那就是不用负责任!他们不需要保卫那个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家园。也许是成为雇佣军领袖后不记任何后果的原因,一向精明的东东就会变得那么冲动和莽撞,因为不必承担责任,因此他的身上依稀露出了点“凶性”和“暴性”,是的,他的嚎叫与拼争的确用错了路数,我给出的定义是“一次自私的发泄”,看着潭海向万厚良给出那张绝对莫须有的红牌时,我隐约看到了中国足协的潜台词!这已经不能算是警告了!这已经是恶作剧!甚至是开始下毒手了······所以,我突然觉得东东应该做得再“杀更”一些,就像广告里成龙一般一脚踢爆皮球,然后吃一张更彻底的“红牌”!所以有人分析给我听,也许东东是“聪明的解脱”了······
我承认,过去、只有在对阵国际的时候,现在、只有在对阵陕西队的时候,我是不那么支持申花的。我无法摆脱这种深入骨髓的意念,即便是那支球队彻底沦落到副班长境地的今天,我依然难以割舍对“国际队”的钟情,这是一份悲凉的“当年情”,至今,他们依然在执着的诠释着上海足球的味道,在那最阴暗的牢底、在那最无情冷酷和不公的世界,生存还是死亡,对于他们——在大西北的上海男人们,那是一个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