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得做一周的“球迷”了,舒服的捂在沙发里从德甲看到法甲再到英超、意甲,最后是西甲,无比感叹在中国看球太方便了,难怪我们中超上座率那么低,电视上那么多比赛,那么多高水平的比赛,如果没有更大的刺激度,谁还有兴趣去看慢条斯理技战术能力低下的中超联赛?!三个星期没有解说欧洲的比赛了,我成了一个看客,成了一个拥有专业冲动的看客,我的自言自语经常让自己都不理解自己,让你休息还犯溅!神经病啊。
庆幸领导对我的“恩泽”,让我大休了一段长假,最终,这段长假变成了我最好的体验球迷生活的方式和时间,同时让我深深的明白,一个优秀的足球解说必定诞生于专业的球迷群体,一个优秀的足球解说必须以一个球迷的身份先融入比赛、再解读比赛,同时又让我坚定的否认了某些领导用来教育我时所说的:“解说员非球迷论!”——这是一个放屁一样的理论!
终于可以领略各位足球解说的风采了,央视早已不是老黄的天下了,段喧基本把持德甲,他和陶伟聊得好开心,可是让人苦涩的是他们温吞水一样的语流和语势,即便在拜仁疯狂反扑实现反败为胜的时候,他们仍然冷静在的高谈阔论,没有现场感没有激动上扬的情绪,主持专业都不过关、基本的现场情绪都没有,说什么球?巨土无比的演播室造型更加剧了他们的职业败坏。
贺炜和我有缘,我们有过短信交流西甲解说经验,老黄说他很认真,他的确认真,和他的形象一样,他好老实、好实在,埋头苦干无怨无悔,资料准备详实场面统计一丝不苟,可是解说需要的是口感,是一种有可能根本不用经过大脑就脱口而出的口感,他没有!没有这方面的灵性、不是很聪明的去刻苦钻研会让他厌倦这份职业的,这是我对他的一点忠告,这份忠告我也送给我的同班同学张捷,这两周,他刚刚踏上解说足球比赛的舞台,我非常欣喜的看到我的同龄人开始说球了,终于有一个可以拥有共同语言和生活背景的解说知音了,可是别“太认真”,认真过了头就是负担了······
我从来不看自己频道的足球转播,唐楼的解说风格本来就不是我的同路,我从他们身上基本是不可能汲取养料的,专业知识我早就不比唐蒙差了,他只能睡在过去的沉淀中倚老卖老;对比赛的读解我可以老楼攀比一下,一是因为我经常自己踢球,用脚踢过才能让嘴说好,切身感受必不可少,二是因为我经常在比赛前或比赛中大胆的做出最后是正确的预判,而且我敢提前说出来,有人却不敢。至于其他人,我早就说过,不是想说球的都是好解说,有些人认为说了球就提升了他的职业地位、有些人认为说了球就可以不让大家诟病他几十万的年薪却什么事情都不干······可是那些人根本连张口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当英语的语法介入汉语的解说会是怎么的感觉?吐!假深沉、假专业、假惺惺!
早年就在家里非法安装了卫星电视,现在估计普及率很高了,相信不久的将来,真正的球迷都会在卫星的世界里欣赏高水平的足球赛事,精良的转播制作、赛前赛后精密的包装、音乐、画面的高效结合,这些都是必要的电视元素,大家也不会在乎英语的语言障碍了!可是转头看看我们的转播呢??就是“糨糊”一团,根本没有任何“制作”、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做节目”!这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我们会失去观众的,不是危言耸听,再这样下去观众背叛我们是迟早的事情,我们唯一的优势是中文的解说,可就是这一点点的优势也被某些人毁于一旦!
有人会说我是牢骚满腹,但是,这恰恰都是我提升职业道德观和职业素养的动力,现在的球迷很简单:要么带着他们激动!要么带着他们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