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

标签:
教育中考试题 |
分类: 语文家园 |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6·北京卷】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
(2)属引凄异 属: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答: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7.(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9.
【2016·重庆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
(3)实是欲界之仙都(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9.(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10.(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2016·重庆B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卷石底以出(
(3)其岸势犬牙差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
1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 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9.(4分)(1)弯曲(或翻卷
)(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
10.(4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2016·上海卷】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译文: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 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2.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1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2016·天津卷】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
A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10.
A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
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译文:
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13.
(1)年幼
(2)回答14.
【2016·浙江省杭州卷】
三、(20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耳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
译文: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
译文:
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答:
16.
D17.
【2016·浙江省宁波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三)(18分)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译文:
译文: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
王曰:“善。”乃下令……
答:
(三)(18分)14.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 分,扣完为止)15. D (2 分)16. ⑴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周、隋两朝的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分,(1)2分,⑵3分]
17.
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
18.
【2016·浙江省温州卷】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分)
3.
(二)(12分)
短文两篇
[宋]苏轼
http://s11/mw690/001nwaX1zy75I7gmCkG8a&690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6分)
,不过一篇
(二)(12
分)13.
【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2016·浙江省绍兴卷】
(二)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完成9 -17题。(39分)
陶渊明:四海与丘山
辞》。
见南山”。又如《读<</span>山海经)》(其一):
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欧阳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③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固请种粳(
(3)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ll.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用“/”断三处)(3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3分)
【参考】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③起用;④出现,产生;⑤建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析文章】
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入下面方框内。(4分)
(1)_________ --(2)__________--抱负情趣--(3)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
14.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结合全文,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具体内涵。(4分)
【读·品文学】
15.《读(山海经)》(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这一点?请结合这首诗的词句加以品析。(4分)
16.文章在介绍陶渊明时,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4分)
【读·悟文化】
17.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
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8分)
9.(l)固:坚定,坚决;(2)索:向来,一向;(3)事:为……服务,服侍,侍奉;(4)许:处所;(5)或:有的,有时;(6)造:往、到。
中体味到交友之乐;(5)能从“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等普通的读书生活中体味到阅读之乐。16.(1)能丰富文章内容,使对陶渊明的介绍更全面;(2)能更好地突出陶渊明某一方面的特点,(3)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4)能使行文比较活泼,语言文白相间,古朴典雅,增添文章的形式美。
活。文中写他“猛志逸四海”,多次投身仕途。梁衡也提到他想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这些都表现了陶渊明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儒家济世情怀。后来,他终因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坚决辞官、荐返田园。从田园生活中体味到快乐,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如鲁迅所说的那样,穷到衣服破烂不堪还在悠然地采菊;也如《归园田居》(其三)所写,他在南山下耕作,虽然辛苦,仍陶醉于田园生活。总之,他从满怀儒家的济世情怀走向看似洒脱的道家风骨,这也是中国很多文人的人生经历。
(1)写出下列诗句中典故的常用义。(2分)
(《饮马长城窟行》)(
附加题(5分)
【2016·浙江省湖州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3.(1)绝:断(2)鮮:少(3〉度:估计,推测,揣度 评分标准:共3分,各1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4分)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
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答:
(二〉(14
分〉15.
【2016·浙江省舟山、嘉兴卷】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
B.及鲁肃过寻阳
C.执策而临之
D.苟富贵,无相忘
(二)与王介甫①第一书(15分)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译文: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答: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 推断。(3分)
答:
(二)14.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15.(1)向西行进(向西前进)(2>遗憾(3)稍微(4)等待,等到 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假使像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18.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浓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义,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