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一)

标签:
教育中考试题 |
分类: 语文家园 |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4年上海市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二)(4分)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2014年天津市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6.B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大海的气概,创造了开阔的意境。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表达了自己变革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的伤感与失望。
C.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两句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D.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句中两个比喻用沦陷区反衬解放区,表达出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真挚情感。
2014年浙江省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 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
答: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3分)
答:
21.【解析】找出诗人出发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参考答案:月落、残星、露湿、天光(2分,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两个的2分)
(2)【解析】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参考答案: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雁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参考译文】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安静下来。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露水打湿了白鸥的羽毛,水天一色,鸥驻雁飞,船行回首望去,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情感:描写出诗人放眼当前一片凄凉孤寂的景象和表露他的当时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和对螺川的依恋之情。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
(五)(4分)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②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清幽,宁静
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至17题。
(一)(5分)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答:
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答:
12.
(2)繁茂,生机盎然
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4分)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4.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
_
14.【答案】(1)空阔(宽阔、高远)
评分标准:共2分,没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5.【答案】示例一:第二句
。写飞翔的白鸥成双成对,暗示诗人与亲人别离的形单影只。
示例二:第三句。中国古诗写柳多与离别有关,诗人反复抚弄沙边柳,正是即将远行之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的表现。
示例三:第四句。说等待柳条成荫时系住垂钓的扁舟,从此不再漂泊,表现眼下正有离别之愁。
2014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
(一)古诗阅读(4分)
12.佳洲中学九(1)班准备以“古诗中的菊花”为题,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下面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①菊花。 【注释】①外:见外。 |
【评注】
|
(一)(4分)12.(4分)①物性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
2014年浙江省金华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7-24题。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7.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17.【答案】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18.【答案】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1分),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1分)。
2014年浙江省衢州市
(一)(4分)[来源:
惜分飞
宋·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中&国教育
1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4分)
答: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4分)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感情和意境各2分,意对即可)
2014年浙江省台州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22题。
(一)(4分)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3.全诗洋溢着一种 “
14.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答:
(一)(4分)13. “乐”或“乐哉”(2分) “忙”(1分)
14.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评分标准:2分,仅作诗句的简单翻译,得1分。
2014年浙江省余姚市
2014年浙江省义乌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1题。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6.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16.【答案】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17.【答案】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1分),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1分)。
2014年福建省
2014年福建省厦门市
2014年山东省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
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4.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
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二)4.酒旆、夕阳、两三航5.渔人晚归
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9.答案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3分,分析1分,情感2分)
2014年山东省东营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答:
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 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5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2.上阕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2分)
答:
13.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一)(5分)12.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2分,每个要点1分)
13.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3分,每个要点1分)
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答:
6.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评分:共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
(一)古诗词鉴赏。(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分)
(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一)(4分)
11.(1)时间;心情(或感情)
(2)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答: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答:
10.答案:xiá
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4分)
望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一)诗歌阅读8. (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9. (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
5.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分)
答案:C
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著:吹拂
A.前两句描写了春天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的景象。
B.三四句的意思是同样有家归不得,杜鹃你还是不要再啼叫了。
C.这首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均为二二三式,句式整齐划一,从而加强了诗歌的韵味。
D.整首诗写得委婉曲折,表达了游子思乡,有家归不得的感伤之情。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二)(5分)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
2014年山东省枣庄市
二、阅读(共50分)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8——13题。(18分)
【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乙】水陆草
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
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侵晓窥檐语(
(3)芙蕖则不然
(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利用。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译文:
12.【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
13.【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3分)
答:
8.(1)临近拂晓(2)多(3)这样(4)往,到
11.(1)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2)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12.思念故乡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13.用具体的词,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莲荷一片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还表现了诗人不断扩展,默默欣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