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
(2012-09-18 17:53:49)
标签:
中考试题教育 |
分类: 语文家园 |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2年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未果,寻病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
2012年重庆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1.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1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4分)
答:
(二)(16分)
9.(4分)(1)详尽(2)放晴(3)迫近(4)日光(各1分)
10.(4分)(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分)(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2分)
11.(4分)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才两种感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12.(4分)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宜是这个道理。(判断1分;理由,2分;联系实际,1分。辩证的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理由恰当,就可得分)
2012年重庆市荣昌县
(二)阅读《岳阳楼记》中的文段,回答文后7—10题。(1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两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7.(1)居:处在。(2)进:居庙堂之高。(3)归:归依。(4)因为。
8.(1)我曾将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9.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10.开放题,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2012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8分)
9.(2分)北宋(1分)
10.(3分) 凭我到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关键词:“以”、“知”)
11.(3分)C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四)(12分)
12.(4分)(1)好(2分)
13.(3分) D
14.(2分)喜(1分)
15.(3分)C(3分)B(2分)
2012年天津市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卷石底以出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乃记之而去。
10.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9.C 10.A 11.D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2)夫如是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译文:
16.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4.(1)稳固 (2)像这样 (2分)
15.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3分)
16.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2分)
2012年浙江省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
三(20分)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
C.其子趋往视之(催促)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而力疲气竭
B.灌溉以时耳
C.凡人于初植者
D.苗则槁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译文: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译文:
22.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4分)
答:
三、(20分)
22.种树者经过辨土、培壅、灌溉等长期的管理,最终树茂果繁;宋人希望幼苗加速长大而拔苗,最终禾苗枯萎。作者运用两个事例正反论证了学习不在于一时的勤勉,关键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观点。
(意思符音即可)
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
(三)(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勝人持汤沃灌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吾妻之美我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8.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
(四)(8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⑵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博览群籍
2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8分)
15.(1)热水 (2)通“披”,穿(2分,每题1分)
16.C(2分)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①学习要勤奋刻苦。 ②学习要以读书为乐。(2分,每点1分)
19.(1)A (2)B(2分,每小题1分)
20.D(2分)
21.C(2分)
22.①博览群书
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
(二)(10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不见曦月( ) (2)沿溯阻绝( )
(3)或王命急宣(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19.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三)(13分)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3)举手未敢对( )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译文: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二)(10分)
17.(4分)(1)日光,这里指太阳
18.(3分)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9.(3分)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三)(13分)
20.(4分)(1)一向,平素
21.(3分)D
22.(3分)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23.(3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附译文:
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朱)晖又和同郡的陈揖交情很好,(陈)揖死得早,有个遗腹子名叫友,(朱)晖常常怜悯他。后来司徒桓虞做南阳太守,征召(朱)晖的儿子骈做手下,(朱)晖推辞掉了对儿子的任命,转而推荐友。(桓)虞感叹,于是招了友为官。(朱晖)仗义忠烈如此。